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仿真模拟软件SYSWELD,建立了P91钢材料属性数据库,设计开发了考虑马氏体相变的“热-冶金-力学”耦合计算方法,采用热循环曲线法对P91钢平板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参照原始焊接工艺方案进行上下0.5mm/s焊接速度的调整,并进行残余应力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能抵消焊缝热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后道焊缝焊接过程中施加的热载荷对前道焊缝应力变化和平板角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考虑后道焊缝焊接过程中施加的热载荷对前道焊缝组织变化的影响时,焊接接头整体的拉应力大幅度下降,热影响区的拉应力上升,角变形起缓和作用。焊接速度越大,Von Mises残余应力和横向残余应力越大,纵向残余压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2.
从辐射阻抗的定义式出发,推导了矩形活塞辐射阻抗的四重积分表达式,借助5个节点的高斯数值积分方法编程,计算了r(长与宽之比)不同时矩形活塞声源辐射阻抗的数值解,并绘制出辐射阻、辐射抗随k√ab和r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活塞的形状一定时,其振动频率越高,面积越大,辐射阻及辐射声功率也越大;当振动频率和活塞面积均一定时,活塞形状越接近正方形,其辐射阻及辐射声功率也越大;随着频率及活塞面积的增大,活塞形状越接近正方形,同振质量由峰值下降越迅速.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全自动残余强度试验仪,对合肥四个区非饱和弱膨胀土在不同的竖向应力作用下进行四次反复剪切试验,分析初始含水率为17.8%,20.5%,22.6%的弱膨胀土在不同竖向应力作用下的残余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越大,残余强度越低;竖向应力越大,残余强度越大;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残余强度指标c与含水率呈指数函数关系,φ与含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并提出经验公式,为合肥地区非饱和弱膨胀土和边坡稳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多点超声换能器激励板材的谐响应分析,讨论超声换能器的频率、换能器排列对于不锈钢平板的谐响应的影响,并研究多个换能器在矩形与圆形阵列分布对板材振动的位移响应.通过仿真结果得出用矩形阵列分布较圆形阵列分布时总应变更小,且换能器越少,平均位移响应越大;此项研究为超声加工实验装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方法对表面残余应力测试结果有着重要影响。采用不同目数的手工砂纸、机械布砂轮、机械砂轮、电解抛光等表面处理方式对同一材料表面不同区域进行了处理,利用X射线法测试了各区域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打磨过的试样随着腐蚀深度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由压应力不断向零逼近,并在达到250微米深度时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转化为正应力,在达到300微米时,其残余应力接近原始残余应力值。各种预处理方式引入的表面附加应力差异较大。因此,针对表面残余应力测试,相对最为合理的预处理方式是45度交叉布砂轮打磨之后,再采用电解腐蚀去除加工应力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铣削参数对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TC4钛合金的三维铣削模型。以刀具角速度和进给速度作为输入载荷变量,探讨不同铣削参数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随刀具进给方向不断减小,在进刀槽处残余应力值大于退刀槽处的残余应力值;在进(退)刀槽纵向深度方向残余应力随着距离铣削面越远应力值越小,最大应力值分布在距离铣削面0.2~0.25 mm区域;当纵向深度距离铣削面0.5 mm时,残余应力急剧减小至300 MPa左右;当刀具角速度为314 rad/s、进给速度为1 800 mm/min时,铣削面残余应力相对较小。该仿真结果为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面及其纵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压痕应变法对改进前后两次轧制工艺条件下未矫、初矫、复矫的车桥用钢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板表面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与板形缺陷存在直接联系,当表面残余应力绝对值或者正反面残余应力的差值较大时,钢板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瓢曲等板形缺陷。通过分析研究,B工艺在A工艺基础上对冷却参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后,B工艺生产的钢板表面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应用这一技术,对两种工艺条件下的矫直工艺进行了评价,并指导矫直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几种薄膜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氮化物薄膜应力沿层深分布趋势的最新研究,偏压和N2分压工艺对薄膜应力的影响及几种调节薄膜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脉冲偏压增大,薄膜残余应力显著增加:N2分压增大,薄膜残余应力显著增加.采用独立变化脉冲偏压或变化N2分压工艺制备的薄膜,其残余应力沿层深分布趋势明显均匀,薄膜残余应力可得到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9.
利用实验室现有的闭环控制加载试验机、INV智能信号采集分析处理仪、动态电阻应变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和元器件组合设计出一套基于非接触方法的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的测试系统,并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测试AC-13C型沥青混凝土小梁四点弯曲动态试验中,由应力-应变波形确定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在测试温度为-15、0、15℃,应力比为0.2、0.3、0.4、0.5以及加载频率为1、5、10 Hz等工况情况下,其动态模量和滞后相位角产生明显的变化:温度越高,加载频率、应力比越小,动态模量值最小只有158 MPa;温度越低,加载频率、应力比越小,滞后相位角最小只有3.2°。反之,温度越低,加载频率、应力比越大,动态模量最大达2 235 MPa;温度越高,加载频率、应力比越大,滞后相位角最大达47.3°。研究成果可以为准备便捷地进行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试验提供一种有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适用薄膜残余应力测量的弯曲法和X射线掠射法,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测量薄膜残余应力的方法—纳米压痕法,并采用非球形压头纳米压痕法测量了NiTi薄膜的残余应力,对薄膜残余应力的测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结果表明纳米压痕技术可作为定性测量薄膜残余应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磨削时容易产生裂纹是影响陶瓷应用的关键问题。在磨削过程中,陶瓷残余应力会增大表面裂纹。磨削条件包括磨削因素和砂轮因素等。本文阐述了用金刚石磨削Al2O3时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和机械加工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了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修正公式的应用及其可靠性,通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首先推导出材料的应变释放系数随形状改变比能参量S变化的塑性修正公式,然后用此公式进行高应力状态下残余应力的模拟修正,以确定修正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经过对单向应力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残余应力进行塑性修正,用反算应力法得到修正应力,修正应力和施加应力之间的偏差较未修正前的应力引起的偏差大幅减少,修正应力非常接近真实的施加应力值。结果表明,用推导出来的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修正公式计算残余应力具有精度高、修正效果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残余应力的产生,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残余应力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等,以引起人们对残余应力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模拟涂层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对等离子喷涂不同厚度NiCrAl/Cr2O3-8%TiO2涂层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涂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原因,在界面等区域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涂层内部的残余应力水平,随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加,涂层中的径向、轴向、切向应力均为压应力,径向应力是最主要的应力。  相似文献   

15.
绝热条件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对A3钢试样弹性阶段循环加载实验进行表面温度变化的实时观测。结果发现,试件表面温度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而且随着荷载增大,整体温度变化越大,在相同的加载频率情况下应力、应变与温度变化成正比。通过热弹性理论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在绝热条件下试件受拉时表面温度会降低,试件受压时表面温度会升高。红外热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实时同步观测、不影响设备运行等特点,为研究复杂构件材料应力分布问题提供了新的实验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A1):195-196
通过对HXN5型机车车架振动时效处理,选取合理的残余应力测量点,进行残余应力测量及计算,绘制振动时效曲线,振动时效处理后,平均残余应力下降率约为65%,应力很小且分布已经均匀,完全符合振动时效行业标准,满足高质量的机车车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地面下深度C处作用有竖向矩形均布荷载时,大地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参照文献[1]的公式重新积分推导,得出了计算大地中任意一点的应力计算公式,为建筑物自身计算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计算提供了公式,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建筑物本身和对邻近建筑物影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美丽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2):36-39,48
采用ANSYS有限元法,并利用热-结构耦合技术,模拟了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厚壁核压力容器上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着重分析马鞍形焊缝在焊接完成之后,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不同热处理时间对焊后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压力容器整体在610℃高温回火2 h后残余应力消除的最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调节N2分压制备了系列(Ti,A1)N硬质涂层,研究了不同N2分压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成分及力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较低时,涂层金属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低,膜/基结合力较高,涂层耐磨性较差;当氮气分压较高时,涂层氮化物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高,膜/基结合力偏低,涂层耐磨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调节N2分压制备了系列(Ti,A1)N硬质涂层,研究了不同N2分压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成分及力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较低时,涂层金属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低,膜/基结合力较高,涂层耐磨性较差;当氮气分压较高时,涂层氮化物相含量较高,涂层硬度和残余应力较高,膜/基结合力偏低,涂层耐磨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