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政府公信力,执政合法性是近几年来社会上普遍关心的话题,政府有没有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进而会影响到执政的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执政合法性与政府公信力关系密切,了解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的内涵,对政府公信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执政合法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层政府公信力作为衡量基层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既是政府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关键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与民争利、野蛮行政以及债务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完善监督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各种危机事故频发。基层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对待突发性事件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原则,及时采取科学的预警措施,并采取有效方法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量克服危机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基层政权的公信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4.
具有强大公信力的政府,对于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处理公共危机以及化解群体性冲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职责履行不力、公共政策扭曲与官员权力的异化、缺乏公共危机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畅等致使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缺失。公共危机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做到:转变政府行为理念和行为方式,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决策者在危机中的决策质量;增强政府官员诚信意识;公共政策运作机制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出现弱化的势头,其中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从影响公共政策公信力的三大因素展开分析,探究原因,寻求处理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危机损害了公众的身心健康,造成社会的恐慌,影响到社会和谐安定。食品安全事件泛滥凸显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与无力,损害政府的形象,更危及到政府的公信力。文章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基于当前政府公信力在食品安全危机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分析了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下降并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时出现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反映到网络舆论中就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抗。网络公共舆论常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造成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又反过来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稳定构成极大杀伤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可从四个层面展开: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危机事态;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控制;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关能力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公信力、政府凝聚力和政府抗风险力,构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关的能力体系,其中公信力是基础,凝聚力是核心,抗风险力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宣泄社会压力,对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科学决策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因为对指向公权力的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关注而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何导控网络舆情,化解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网络时代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四川会理悬浮照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而探讨化解舆情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金会在致力于发展慈善事业过程中,公信力是基金会的核心支柱,基金会公信力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基金会负面新闻的频频曝光,基金会公信力遭到质疑,公信力危机问题愈发显著。从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角度分析当下基金会面临的公信力危机问题,并据其相关理论探索基金会如何将自身努力与政府、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协作,对拯救基金会公信力建设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政治信任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执政能力以及执政的合法性。大学生对政府政治信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未来的公信力问题。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在某些方面较低,其影响因素有政治教育和政策因素,媒体环境和政府因素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应当根据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结构因素,采取深化改革、科学决策、规范媒体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本文以陕西"华南虎事件"为例,分析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以期推动政府的危机管理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以及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实际国情,目前政府在危机公关和形象构建中存在着心理、行为、信息等层面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危机状态下的公关策略与形象构建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良好政府形象、成功控制和解决危机事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指网络公共舆论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也是网络公共舆论汇聚、公众公民意识形成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暴露与偶发的结果。应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治理举措:第一层次是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事态;第二层次是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慎用网络技术控制;第三层次是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层次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5.
政府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日常工作开展的效果.我国政府形象管理的缺失对公共危机处理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探索政府公共危机形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培养和行政能力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春华  温志强 《红领巾》2005,(3):6-8,60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政府公信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冲突性危机管理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情感沟通是冲突性危机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将冲突性危机管理中的情感沟通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要素系统、执行系统、功能系统,并对其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公信力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加强执政公信力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历经了树立、巩固、挫折、恢复、强化与不断提升六个阶段,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的影响力、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它直接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和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增加,同时,地方政府服务意识缺乏、决策能力不足、社会治理能力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失信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应通过明确政府角色定位、理清各级政府职责、提高政府履职能力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执政公信力的建设,六十多年的执政经验表明: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把改善党群关系作为执政的坚实基础;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始终坚持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