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基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holiday与vacation的搭配差异,重点分析了使用holiday,vacation表达寒暑假和度假、休假的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holiday,vacation的高频搭配词及用其表达寒暑假上差别很大,在使用holiday,vacation表达度假、休假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CLE)分析对比了中国和国际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不定式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发现国际英语学习者在不定式使用上所出现的偏误比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少,偏误类型和原因与中国英语学习者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务婧博 《海外英语》2012,(7):268-269
冠词作为英语中的一项重要词汇,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冠词运用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错误。此研究基于weccl和Brown语料库,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冠词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冠词的频率和正确率上作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运用的错误类型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介语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 2.0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写作中话语标记语"I think"使用方面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问题,其搭配类型更丰富,执行了多种语用功能,这一现象主要与母语迁移和中介语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语料库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出现的情态动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和其它国家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并且用统计的方法对作文得分与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过度使用的倾向,而且这种过度使用仅局限于少数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话中模糊限制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方面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与英语本族语者对比后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话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频率明显地高于本族语者,最为频繁使用的是情态动词、动词和副词,而较少使用形容词和名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CLEC和FLOB两个语料库为数据来源,对比分析了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强化词very,quite,greatly,highly的使用情况,探讨了不同群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些强化词存在的现象以及原因。数据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不仅过度使用very一词,同时在这四个强化词搭配方面表达略显单一。  相似文献   

8.
鞠瑞艳 《考试周刊》2013,(42):65-66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语料库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出现的情态动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和其他国家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并且用统计的方法对作文得分与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着过度使用的倾向,而且这种过度使用仅局限于少数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使英语已经成为一门被世界所拥有的国际语言,同时也加剧了英语的本土化。本论文尝试性的采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线书面语语料库LOB进行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替代现象的使用情况,找到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欣 《文教资料》2014,(21):188-190
本文运用Monoconc pro2.2,SPSS.13.0,CLAWS5等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ICE-GB)中的情态动词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频数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情态动词是can,而本族语者使用最多的情态动词是would。其中影响英语专业学习者词频差异的因素有母语迁移、习得顺序、话题等。  相似文献   

11.
逗号作为显化认知思维在语言中体现的标记符号,在两个语言世界的句法活跃程度有明显差别。英语逗号有严格的语法规用法则,而汉语逗号则在保留了部分语法功能的同时,继续沿用了汉语历史上语言情感划分的功能,因此英语逗号与汉语逗号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以历史考证与实例对比来看,汉语逗号与英语连接词存在本质的认知共性,翻译策略若对此多加考虑,可使译文更加符合译语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183名中国英语教师和159名泰国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国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五个方面的34项语言学习信念中,两国教师有29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语言学习能力方面,泰国教师对外语学习比中国教师更乐观和自信;对语言学习难度的看法上,中国教师认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难度要远比泰国教师认为的大;在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上,中国教师的信念更现代和客观,泰国教师更倾向于传统的语言学习信念;在外语学习与交际策略方面,中国教师不仅更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也同样更重视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对于学习动机与期望,中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比泰国教师强,泰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更倾向于融入型,而中国教师学习外语的动机更倾向于工具型。  相似文献   

13.
In an eye‐tracking experiment,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nd how a comma influences the reading of Chinese sentence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types of syntactic constituent such as word, phrase and clause. Participants read Chinese sentences that did or did not insert a comma at the end of a syntactic constitu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xation times were shorter for the target word followed by a comma than for that followed by no comma, which suggests that a comma facilitated word identification during the reading of Chinese sentences. Furthermore, the insertion of commas shortened the total fixation times in the post‐target region only for the clause condition.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segmentation cues in reading,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implicit prosody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1:7笔语语料库”(SWECCL)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参考Halliday&Hasanf1976)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和Crystal(1996)对连词的描述,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and—moreover(并列关系),but—however(转折关系),和so—therefore(因果关系)三组连接词。比较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以及和母语者之间使用连接词的语境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Writing is often a massive challenge for the learners who stud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Many EFL practitioners are searching for solutions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writing. 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study, two narratives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narrative, the primary challenges of EFL writing encountered by a cohor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Australia are narrated and t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inese EFL researcher. In the second narrative,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EFL writing are recounted, with a focus on dialogic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n EFL writ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for EFL learner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flects upon a dialogic model of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calls for the setting up of interactive contact zones to help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ir EFL wri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语料库对比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情况,探讨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与本族语学生在书面语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本族语学生要少;不同水平的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低年级的学生多;但高年级学生使用名词化结构的频率与本族语学生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说明中国学生在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时候可能存在语言僵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元元 《双语学习》2007,(10M):174-176
英语短语动词向来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较为头疼的一个话题。Liao和Fukuya于2004年专门就中国学生使用短语动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回避使用短语动词,并且挖掘了回避原因。本文将对此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论,希望给短语动词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地区17所中学245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本文研究了中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循证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整体上运用循证实践的频率偏低,突出表现在较少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写作教学、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和提供反馈以及将写作作为学习和理解新内容的手段等。写作教学循证实践的使用存在学段差异,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运用的更加频繁。教师性别、教龄和自身教育层次对循证实践的运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