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标既要让学生减负,又要提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排列组合中“有向移动问题”一般不易解答.但这类问题,通过总结分析“提炼”方法,积极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解答就变得容易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春宣 《高中生》2010,(3):33-34
实践证明,将数学题的解答尽可能程序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解答数学题的难度.中学数学中有较多数学题的解答都可以分解为标准的三个步骤,简称“标准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讲究的是思维流畅,让解答来得顺畅、自然和精彩!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讲究解题策略.解题如用兵打仗,“谋略”至关重要,得“道”者事半功倍,失“道”者无功而返,这里的“道”就是解题方法.为了使解答更精彩,让我们一起去寻“道”探路!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在解答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可根据题目中的不变量进行解答.它们或者是“和(总数)”不变,或者是“差”不变,或者是“部分量”不变。  相似文献   

5.
解答计算型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快捷.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准确地解答这类题呢?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疑点.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释疑方式。排疑解难: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讨论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分解疑点.逐层解答。应该说.在释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有些数据型选择题依题意所列出的方程或方程组很难求解,甚至不能求解,此类问题可用“反代法”得到解答.下面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解答力学问题时,常会碰到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析物体受力就比较困难了.把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开看,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容易解答这类问题,这种常用的方法就是“隔离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期阅读文“数学问题”1561题及其解答,对其中的解答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对此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历年的高考题中使用数形结合的题目很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翻阅了近些年江苏高考题,数形结合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从2008到2014年这7年间,江苏自主命题,题型只有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的巧妙解答方法中就有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比较常见的是“以形辅数”,如:解方程、求函数零点、函数或式子的最值、复数、向量、三角函数、线性规划等等.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对解决填空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解决解答题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就以三个方面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会列分步算式或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三步应用题。3.会用不同方法解答三步应用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并且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材分析1....  相似文献   

12.
“机智”豆     
”唉.怎么就想不出来呢7”平日里思考片刻就能解答出来的题目.如今苦思冥想了好久也没结果.急得我直抓耳挠腮。”怎么了7”表哥走过来.“一早就在那儿嚷嚷.”“求聪明。”  相似文献   

13.
我在解数学课外习题时.发现有些问题如果只靠常规的思维进行推理.解答很困难.而采取动手实验,建立数学模型,则可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1”的妙用     
有一些问题在解答时若能巧妙地运用“1”则能化繁为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试举两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类“改为或换成”的几何问题倍受命题人青睐,这类试题以问题串呈现,其特点是探究方法类似,结论的形式相同或相近.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给出基本问题的解答,并从中体会、总结解题思想与方法,然后运用其思想方法去解答它的变式题.下面撷取几例中考题解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考中选择题的解答成功与否,除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外,同时还要掌握选择题的一些常用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出奇制胜.下面就这个问题分类叙述,供考生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鸡兔同笼”问题是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生在解答导体棒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时,常常分辨不清用左手定则还是右手定则,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判断错误.今介绍一个便于记忆、简单易懂的口诀便可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条件概率问题的过程中,厘清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关键一环,解题者往往对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到位,认识不明晰.导致问题的关系不清,对解答产生意想不到的错误.下文对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的常见关系举例剖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进行高三物理复习时,经常发现,对同一问题,不同同学往往给出不同的解答,但最后结果却一致,我们称之为“殊途同归”.但经深入研究却发现有些貌似正确的解法却存在本质上的错误.现举两例,以示警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