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  相似文献   

2.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二、有关教师减负话题。2019年,最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二、有关教师减负话题。2019年,最热的一个话题"两个‘减负’(给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劳动教育在学校逐渐销声匿迹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德智体"发展了。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先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那么,让劳动教育回归中小学校园,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相似文献   

6.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备受瞩目、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一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劳动与教育关系的重要论述,也是新中国教育方向、理念践行的真实写照。当前,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来,再次掀起了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解读和贯彻实施的研究热潮。对劳动教育热的冷思考,让我开始关注劳动教育并做出相关反思: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当前是否实现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究竟有怎样的价值意义和迫切必要?是否需要单列的劳动教育课程?等等。现从政策依据、理论概念、现实条件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关的澄清。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向、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规划与设计。《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创造美"这句话着实精妙!劳动、创造和美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对劳动技能的传承,也是美育的载体,更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对于小学教育里与这三个词准确对应的非"劳动与技术""科学""美术"这三门学科莫属了。我很荣幸能同时担任这三门学科的教学,也一直在思考:如果将美育、科学教育资源融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里,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科学为劳动与技术课堂注入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所有课程的共同目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的"劳动与技术"当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8.
小学劳动课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同时享受劳动的乐趣。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钻研教材备好课我们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对每篇课文都要认真阅读,搞好教材分析:本课有几个知识点?培养哪方面的技能?进行什么思想教育?重点、难点是什么?关键在哪里?经过细心的研究,确定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劳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念。老舍先生曾言: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但现在还有多少孩子包括成人能品味劳动的"滋味"呢?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8月3日下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据此,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的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 《快乐阅读》2012,(35):76-77
提起"教育"二字,往往心中发生二种疑问:第一是吾人何以必须教育?第二是教育何以必须取法西洋?第一种疑问,就是西洋也有一派学者,主张人之善恶智愚,乃天性生成,教育无效的。但是此种偏见,多数学者均不承认,以为人之善恶智愚,生来本性的力量诚然不小,后来教育的力量又何尝全然无效?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2007年继续约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应该承负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力图于"教育向何处去"的实践者提供一把解读和"触摸"教育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怎样起源的?许多学者作过探讨。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人类的一切都起源于劳动。教育自然也应包括在内。恩格斯还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这就意味着“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的时候,劳动就开始了,同时也就开始了传授劳动经验的教育活动。五十万年以前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群——北京猿人,几十人为一群住在山洞里。他们已能制造粗  相似文献   

13.
劳动最光荣     
正劳动最光荣吗?此问一出,回答可得谨慎。何哉?一些班主任对于劳动的界定无外乎两种:一是义务使然,今天安排你值日,你不劳动谁劳动?二是学生犯了错误,用劳动将功补过。但凡对劳动如此界定的老师,他心目中的劳动是绝对与光荣一词沾不上边的。在班级管理中,"罚劳动"成为老师的杀手锏。因为对学生,"罚"得不对就会违规,但对"罚值日"却没必要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日 05 版报道: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说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劳"为什么重要?因为"劳"不仅关系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前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才能为他们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出现劳动意识淡漠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家长大包大揽、处处代劳之外,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也使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通过避免劳动的方式,来简化处理劳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也忽视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本就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之一.相较以前,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到打扫教室卫生这件小事,这既是为了让校舍窗明几净,更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家长扭转"重智轻劳"的想法,学校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不妨利用好这些校内劳动机会,关注劳动的结果更重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学生,娇气,懒散。”社会上常听人这么说。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确有不少学生娇生惯养,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仔细想想,责任在谁呢?笔者愚见,第一在家长,第二是学校。许多家长根本不让孩子干活,整理书包,打洗脸水,洗手帕袜子,父母全部“承包”。更有甚者,家长到学校代替学生做值日。不少学校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没有细致的安排,缺乏认真的组织,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取消了法定的劳动课。受教育者未能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和训练,能一味责怪他们吗? 那么,新时期如何对中小学生施以劳动教育呢?笔者有三点拙见。一、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说,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标准与融合     
正一著名学者钱文忠国学功底很深,对教育也时常发表观点。近期,他在《新民周刊》上发表文章,表达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其中说到,"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凭什么对将来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钱文忠不但对当下流行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不赞同,还大谈惩戒  相似文献   

17.
近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末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谁来救救孩子?笔者认为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一百年过去了,教育是否拯救了孩子?遗憾的是,笔者看到了有学者不但呼吁"救救孩子",而且呼吁"救救教育".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薛琴 《江苏教育》2000,(6):20-22
一、调查目的 江泽民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有这样一席话:“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技术》2021,(3):10-12
访谈者:邬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教育部2020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据了解,贵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创新了"五育融合与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模式,并且贵校以立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科技司)的"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信息化实践共同体"项目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广泛的推广.请您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角度谈谈开展"五育融合与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的起源——“一”的阶段教育的起源问题历来为教育界的学者们所关注。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前人已有不少论述(如法国托尔诺的生物起源说;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的心里模仿起源说;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的劳动起源说;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有自己的认识),于此不再赘述。但教育究竟起源于什么?目前尚无定论。也许是因为教育的起源“只能是一个逻辑论证的问题”[1]。笔者认为,欲弄清教育的起源,必先弄清何谓教育?(尽管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的起源“实质上并不是直接的要解决教育的本质,它回答的问题具备有超出教育本质之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