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二、有关教师减负话题。2019年,最  相似文献   

2.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  相似文献   

4.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话题谈了很久的今天,在实施"减负、减负、再减负"方略取得辉煌战果的今天,为何还能听到甚至目睹那么多的学生无所顾忌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为何还有那么多的青少年,不假思索地去毁灭自己,伤害别人?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学生本身主观的原因,是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展露.作为一名教育者,有责任反思并改进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责任是育人。培育怎样的学生?怎样培育学生?这样的话题让我们倍感当下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责任感。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减负提质"的相关要求,我校做了积极的探索,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生命绽放活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一、改变教师考核机制,让"减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对"减负"工作的最大顾虑是担心"减负"后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减负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负",路在何方?我们争论了十几年.剪不断,理还乱,一种摆不上桌面的"理论"在指挥着人们的行为:认为"减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隐患,要增效就不能"减负",要"减负"就无法增效.我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减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减负"不能也不应该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放的教育,而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效应。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工作中,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更是一个难点话题。如何在"减负"中不"减质"呢?我想首先要理解"减负"的本质。"减负"绝不是降低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也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减负"的话题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上每每多见,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是,对"减负"工作的意义,并非所有人都很清楚。有个别地方、个别学校在"减负"中采取了简单的"剪"法:不是说"作业太多"吗?那就干脆不布置作业了;不是说"考试频繁"吗?那就干脆取消考试;不是说"课业负担重"吗?那就只管讲课,也不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在校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宏观调控的全面体现。如何改?从哪里起步?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开门话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减负""增效"做出大胆的尝试,也从同行那里吸收并借鉴了一些创新理论,发现在"减负""增效"过程中教师所占比重特大,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明显。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意味着"减负""增效"进入实质阶段。"减负"和"增效"并列提出,是强调教育的两个方面,不是一味地提出"减负",而是更加强调要"增效"。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减负容易增效难,自从"减负"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虽已不是新话题,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有关"减负"的政策及整治举措。但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却依然困难重重,依然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顽疾!这种状况不得不让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某些现状:学前教育小学化、基础教育应试化、高等教育松懈化。小学化的学前教育磨灭了儿童的童真与欢乐,应试化的基础教育磨蚀了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松懈化的高等教育消解了高等教育应有质量和人才水平。一些社会视角:家长"烧钱"为孩子报培训班,旨在不输在"起跑线"上。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紧张,不少教师离岗离职。"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学生评教时师生"互不为难",教师开启"自我保护",学生百分之百的毕业率,百分之九十九的就业率,实则虚度年华。教育部门虽然年年要求基础教育"减负",但是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霸道的名校充斥着社会;"你好我好"的高等教育给学生"减负"了,教育部部长在2018年"成都会议"上却提出要"增负"。有专家学者疾呼:只有分数,中国的教育没有未来!若教育后劲不足,教育创新乏力,国家发展战略的续航力则不强。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才能回归教育的本位?出现三种典型教育问题的原因何在?如何才能匡正这三种典型教育问题?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教育发展若干热点问题审思"的讨论,邀请高校、中小学的部分教授、专家和学者,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并精选其中8篇稿件刊发出来,以飨学界同仁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迫切需要为中小学生减负,近几十年,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下达了一系列禁止增加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但一直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笔者以为是因为有关教育部门仍然没有认清楚到底什么是"减负",不清楚教育减负与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正确认识教育减负问题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是实现教育减负的关  相似文献   

16.
<正>寒假已过,关于"补课"的话题曾搅动了寒冬的寂静,伴随着报道、追踪、反思,一个"不补课"的春天是否来临?一个"减负"的学期是否让广大学生欣喜?放开视野,我们看看"补课"后面的支撑体系与可替换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备受瞩目、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一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劳动与教育关系的重要论述,也是新中国教育方向、理念践行的真实写照。当前,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来,再次掀起了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解读和贯彻实施的研究热潮。对劳动教育热的冷思考,让我开始关注劳动教育并做出相关反思: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当前是否实现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究竟有怎样的价值意义和迫切必要?是否需要单列的劳动教育课程?等等。现从政策依据、理论概念、现实条件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关的澄清。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向、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规划与设计。《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俨然就是一种历史顽疾。建国60年里,"减负"数十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里。三代国家领导人对此都有过专门的批示。2004年7月,教育部甚至专门为此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之后,每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都可以找到"减负"的字眼。即便如此,学生的实际课业负担依然沉重。"减负"为何如此艰难?因为人们早已看到,这一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教育,而更多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资源状况乃至文化传统。他们毫不犹豫地以为,社会竞争决定了课业负担"水涨船高"的必然结果,教育无能为力。值得深思的是,真的是竞争决定了一切吗?现有过重课业负担中,有没有教育的责任?在这一历史顽疾的治理中,大家是否已被惯性思维裹足不前?教育能否有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2015,(Z1):75-76
<正>一、问题的提出及思考"考试"与"减负",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对矛盾。常常会听到学生家长、老师们的抱怨:"要考试,谈何减负!"表面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减负"就是意味着不要质量吗?"减负"减什么?考试就是给学生"增负"了吗?这引发了我们教育实践者深深的思考。(一)过重课业负担依然存在2012年5月25日,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最近一次全市  相似文献   

20.
正"厚厚的镜片"、"大大的书包"、"堆满书的课桌"似乎已成为现今中小学生的"标准配套设备","减负"又成为今年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两会期间,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两会教育十日谈"专栏,第一日就是"中小学生负担如何做‘减法’"的话题,引发网友共鸣,网友跟帖300多条。专栏同步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有64.4%的网友认为减负的重点在于改革招生考试机制,15.3%的网友认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