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化学学科课时大大减少,但教学任务没有改变,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场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体现高效课堂的主要方面。教育教学最终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其开放的流溢着生命光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探索和实践"生活德育"理念,简单而言就是让真实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真实生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生活"这一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时效性,提高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体验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最终体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应当具有完整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扎实的教学技能;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上仍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义务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在师范生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及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背景下,要求师范生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还应有教师的职业素养,师范生的培养规划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技能是教师具备的基本技能,并能体现课堂的教学效果;职业素养是教师内在修养的体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及教学质量提升。本文论述师范生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探讨师范生培养的方法,完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效"是每个行业都追求的目标,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的传统课堂缺乏现代气息,从而使00后的孩子们不能"钟爱"我们的课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从以"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从僵化、机械的线性教学走向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富有生命活力。本文主要根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亲身经验和反思,对教材中的方程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关注学生在课堂方程学习过程的生成,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定能让学生习得方程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技能的强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大学一方面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完人",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担。大学通识教育的普及和开展是完成这一历史性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将"体验"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是推动思政课堂"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杨立群 《科学大众》2013,(7):95+161
我们的教学提倡"绿色课堂",所谓"绿色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天性、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自由、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人文气息,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的一种教学环境。可见"绿色课堂"就应该是"顺应孩童的天性,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否主动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关系到教学的成败。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融洽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更应该"胸怀"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唱响学习的"主旋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激扬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自我表现,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大胆亮相,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可以自由自在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展现课堂活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2)
未来的教育是基于网络与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体系,教与学的方式应更加符合数字新生代的认知和学习需要,未来的课堂必定是"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计结构僵化,学生难以融入课堂讨论等弊端。文章将"雨课堂"应用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利用"雨课堂"帮助教师精准把控教学难点,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环节,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整个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探索新时代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学生的错误、教师担心的"意外"以及灵活多变的课堂处理是一种最直接、最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也是有效课堂教学最宝贵的财富,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3.
热爱音乐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用音乐引起对人的生命和灵魂启发的教学,音乐课堂是孩子们学习艺术的摇篮,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使音乐课堂成为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凸显生命灵动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是在借鉴"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等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现,课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总评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教学中枯燥、抽象的内容注入"生命体征",使其鲜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本学堂,需要教育工作者秉承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用生命性教育理念引领全局,关注生命性教育理念目标实施,追求生命性教育理念逻辑呈现,让生命教育理念熔铸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概念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因此"有效课堂"的评价应以取得课堂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课堂应注重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同时也要注重课堂中的两个主体,一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的目标,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两个课堂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资源的协同运作与利用。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在"两个课堂"协同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位现象,影响着通识教育的效果。加强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在具体策略选择上,应着眼从协同构建"两个课堂"教育内容、协同建设"两个课堂"教育载体、协同实施"两个课堂"考核评价、协同组建"两个课堂"管理机构四个"维度"实现突破,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通识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和获取前人的创造和发现,更应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通过创设参与情境和提供参与途径的方法,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人类教育历史的发展,实际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开启的教育历程。以历史角度,描述西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历史正是大学内在发展的展现,因此从中可以对大学教育的本质与大学之道等问题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文化的优劣。陶行知先生曾就革新传统教育方法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者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教学法中教学做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状况,营造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爱求"真知"、会求"真知",在和谐的环境中使教师能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