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化工设备》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本课程内容体系由理学转入工学、由基础深入专业,它是一门运用工程科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实践教学性环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化工制药类专业中新增加了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结合我院化工制药专业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实验课程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被现在多数工学电路类课程教学采用。该课程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用实验课程检验理论学习。但是多数工学电路类课程设计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课程设计的难度普遍较低,使得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中仅起辅助作用。为此,提出一种以"实践得真理,学为主教为辅"的工学电路类课程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出先实验、后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讲"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教师"问",并且注重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具有自主实践能力,具有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水务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本研究基于当前水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从构建课程设计教学体系、课内实践与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培养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索水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提升水务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目前实验教学改革侧重于实验类型的合理配置,对实验内容、过程的整合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剖析学科实验内在联系,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并就序列化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化工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校针对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从化工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有效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为培养有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自学考试》2014,(6):92-96
工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第八个学科门类,其下设有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矿业类、纺织类、轻工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核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等31个专业类别。各个专业类别下还设置有相应的专业,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科研促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药工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该学科的调研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生物、化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探索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朝着“厚基础、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化学-生物-制药工程学”的教育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工学和药学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是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课程组开展了基于工程实践教育的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践和科研训练四个方面对提高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类、自动化类、信息类等相关专业大学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设计环节。针对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探索。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上,所选课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际产品的设计流程,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为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质量,针对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课程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加强工程思想培养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学     
正工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第八个学科门类,其下设有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矿业类、纺织类、轻工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核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等31个专业类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工程能力结构要求,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一种从单门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到专业领域的实践操作、系统设计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电子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认真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本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实践、校外工程实践等五个模块组成,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结果表明,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结合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建设经验,介绍了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实验中心依托湖北省区域经济特点和我校化工学科优势,构建了以实训、实验、实习、创新(简称"三实一创")为核心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多元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17.
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重要最核心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文章对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工程制图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包括具体的实施过程、组织方式等,并以举例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可实现理论课、实践课和课程设计的较好融合。对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创新、教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化工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四化”教学模式。“四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提出要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改革,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试题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水质工程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必修课程。针对其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涉及学科面广、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板书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结合水质工程学的发展现状和学科发展前景,构建具有操作性(设计性、验证性、综合性)和演示性的实验体系,利用课程设计和学生实习等实践方式,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极大限度地发挥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互补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在传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