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关爱型社区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治疗效果。方法: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关爱型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结果:观察组血压为(158.6±5.1、96.4±3.6),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为(143.2±3.6、8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93.9%,高于观察组满意度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相关知识总体了解度,实验组总体了解度96.2%,高于观察组总体了解度6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爱型社区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在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注射液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急诊的院前急救提供参考。方法:将院前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抗休克急救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比较两组院前MEWS评分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MESW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使用中药参附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6周时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有着显著的优化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个体化舒适护理在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人工种植牙的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率、疼痛情况、术前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率为97.8%,对照组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为73.3%,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和术前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种植牙的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血-8味散等蒙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止血-8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为4%与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8味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来符合条件的心脏骤停患者(200例),按回顾性病例分组后,均采用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与常规西医药救治,并分为A组:常规+参附1组,B组:常规+参附2组,C组:常规+参附3组,探讨参附注射在心肺复苏不同阶段用药时机和剂量的最佳选择、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和预后的临床分析。结果:C组基础生命支持阶段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方面,C组较A组和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肺复苏后组织灌注和多器官不全,提高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教育清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住院患者授权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取样52例患者,干预组使用教育清单化的授权教育模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3天采用"COPD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使用教育清单化的授权教育后,患者的氧疗、呼吸道护理、休息与活动三个条目,干预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清单化的授权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肺癌患者资料50例以及肺部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显著高于非肺癌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最高,小细胞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最高;化疗有效和化疗无效患者之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检测可以帮助对肿瘤细胞类型的判断,患者化疗之前以及化疗之后的血清水平改变情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率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传导阻滞等病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诊断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研究对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舒适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明显缩短了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复苏的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离开复苏室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也降低了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的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引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高原性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原性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饮食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痰菌阴转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之后痰菌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性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基础护理中加强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不仅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将自我护理能力全面提高,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研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6例,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患者36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24/36),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DL-BI评分情况,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疗效稳定、见效快等优点,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对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7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生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滞的女生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口服布洛芬颗粒治疗;B、C两组为实验组,予灸三阴交、关元穴,其中B组每次施灸20分钟,C组每次施灸40分钟。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治疗后及治疗后三个月经周期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VAS评分及CMS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依据终末随访评分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间比较年龄、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VAS评分,治疗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比较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及第2疗程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4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终末随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施灸时长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改善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而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状况明显要弱于针对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绪进行护理的实验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者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均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使得患者能够更为积极的接受手术治疗,使得患者能够树立对抗病魔的信心,有助于保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使得患者可以更快的恢复健康,可以说,针对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护理,有其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在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到2016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8例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基于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39例;常规组实施一般专科护理干预,优质组给予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优质组更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优质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常规组为81.4%,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确保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开展,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护理满意度和医源性感染发生率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为97.14%。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内,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医源性感染;观察组无医源性感染情况出现,P0.05.从住院时长来看,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为(23.54±4.8)d,观察组为(16.71±4.3)d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91.4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除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之外,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成本。降低患者二次感染率,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ICU住院患者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6年1月ICU收治的50例无意识障碍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但关于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标准及评价标准的制定问题亦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VEGF、PTN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哈敏文 《科技通报》2012,28(2):27-28,60
目的:以45名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50名肺癌组不伴胸腔积液患者,以及19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探讨VEGF、PTN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中VEGF及PTN表达水平.结果:肺癌伴胸腔积液组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VEGF、PT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癌不伴胸腔积液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VEGF、PTN表达明显升高,可能通过某一共同机制促进肿瘤转移、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