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9)
通过对宁夏中卫市中宁县2018—2019城市空气质量大气六参数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2)、一氧化碳(CO)、臭氧(O_3)进行分析,查找影响中宁县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特点,提出了中宁县大气污染防治相应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8月31日呼和浩特市小召环监站污染气体(CO、NO_2、O_3和SO_2)的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夏季气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日变化特征,NO_2、O_3表现为单峰型,SO_2呈现双峰型,CO呈现不规则多峰型;观测期间CO、NO_2、O_3、SO_2均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工作日白天CO、NO_2、O_3浓度大于周末,SO_2与之相反;O_3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日循环工作日与周末均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均出现在14∶00。  相似文献   

3.
正i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办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_2、NO_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_2、O_3、NO_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_2、O3、NO_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_2、NO_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_2、O_3、NO_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_2、O_3、NO_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州3个大气成分监测站的2013-2015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O_3浓度与五种污染物(PM_(2.5)、PM_(10)、NO_2、CO和SO_2)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年O_3浓度频率呈类指数衰减分布特征,二级标准年超标率为5.99%;O_3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是湖州高浓度O_3易发季节,夏季超标率最高,达到10.73%,冬季超标率接近0;月平均O_3浓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浓度出现在5月和9月;日平均O_3浓度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6时和15时,且冬季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它3个季节;O_3与PM_(2.5)、NO_2负相关明显,与SO_2变化趋势相似,一般比SO_2滞后6 h。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频繁遭遇重污染天气加强对正处于生长及肺功能发育时期,各种机能尚未完善,加之呼吸带较为低的儿童健康保护工作。本技术研究设计一款幼儿园空气净化智能控制器。本设计采用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利用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一氧化碳(CO)传感器,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参考相关资料计算出空气质量指数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空气做出不同程度的净化。净化系统采用光催化净化技术和被动吸附式净化技术对空气中大颗粒物和PM2.5等污染物进行清除,以及利用紫外线杀菌波照射空气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同时利用臭氧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此项设计针对目前空气污染的现状下保护儿童健康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青岛市主城区大气自动监测站实时发布的数据,统计分析颗粒物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PM2.5与其它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在1月份达到最高为68.8μg/m~3,8月份是全年最低为17.8μg/m~3;冬、春季PM2.5浓度较高,而夏、秋季PM2.5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从空间分布特征情况分析发现仰口站PM2.5年均浓度为23.59μg/m~3,为青岛市区最低,李沧区子站和黄岛区子站PM2.5年均浓度较高分别为44.13μg/m3和48.66μg/m~3;根据PM2.5颗粒物与其它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曲线看,PM2.5与SO_2、NO_2、O_3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SO_2、NO_2、O_3浓度的升高都会引起PM2.5颗粒物浓度增大,其来源相同或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3年南昌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了南昌市PM2.5、PM10污染情况。结果表明,PM10年均浓度为115.1μg/m3,PM2.5年均浓度为69.3μg/m3,均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SO2及NO2的年均浓度达到或接近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南昌市城市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13年全年达标优良率为60.8%,南昌城市空气质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春市城区6个监测子站2007年1月至12月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了长春市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规律,及各功能区间的空气质量差异.结合2001年以来的大气监测教据分析了长春市空气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春市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采暖期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增高,首要污染物是PM100历年数据显示PM10变化不明显,但SO2和NO2有略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来研究西宁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一氧化碳(CO)、臭氧(O_3)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析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的制约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研究得出PM_(10)和平均相对湿度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提出了京津冀地区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左右的目标。"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相继出台了对应的行动计划,分别从"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污染"等方面部署了防治措施。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团队从观测和模拟的角度对该区域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开展了评估,以期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2014年SO2和NO2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20%,PM2.5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10%;其中河北SO2、NO2和PM2.5的下降幅度最显著。上述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比夏季降低更显著。与2013年冬季相比,京津冀2014年冬季PM2.5中硫酸盐的比例略有下降,硝酸盐的比例略有增加。模式模拟表明,2013年和2014年该区域气象场无明显变化,由于控制措施的实施导致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变化,进而导致2014年冬季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但对夏季PM2.5浓度无有利影响,并存在臭氧污染的潜在风险,与观测结果吻合。在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控制重点应向河北倾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8—2014年赣州市中心城区的SO_2、NO_2、PM_(10)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按年份、月份进行统计,分析九年来空气污染物年际、月际变化趋势、中心城区空气污染物空间变化规律及主要原因。通过年度统计分析可知,SO_2浓度呈下降趋势,NO_2浓度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PM_(10)浓度呈升降交替态势。从污染物分布空间来看,老城区的SO_2、商业闹市区的NO_2、工业区的PM_(10)污染问题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3.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是大气污染预报与控制的核心研究工具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大气污染排放的时空规律,进而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演变、清除等过程。模式开发涉及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生态学、大气探测与遥感、污染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实例,阐述空气质量模式在城市和区域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模式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隗斌贤  刘晓红 《科技通报》2019,35(8):197-202
基于2016-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差距和季节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北高南低"的显著特征,京津冀大气污染最严重,长三角次之,珠三角大气污染最轻;全年数据分析表明,三大区域PM_(2. 5)、PM_(10)、NO_2排放呈现"U"型曲线,即"冬高夏低"的显著特征;大气污染"北高南低"、"冬高夏低"的时空特征表明,冬季"逆温现象"、冬季采暖能耗,以及绿色植被是大气污染"区域差距"和"季节差距"的根本原因;三大区域SO_2排放未呈现"时空变化"特点,全部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说明气象条件只是大气污染的"导火索",大气污染的"真凶"是污染源的排放。因此,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总量控制上减少污染源排放,是根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阜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大气监测数据,对市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近年统计分析,阜阳市区环境空气处于轻度污染,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及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颗粒污染物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郑州市不同季节各污染物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PM2.5、PM10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PM2.5和PM10浓度呈现出双峰型分布且峰值出现时间与交通早晚高峰时间基本重合;3)各污染物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的气象要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众多,情况严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对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大气污染的治理建议。结果得出:公共交通运输和生产、能源消耗对大气污染物影响严重,加强城市绿化可有效减少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I0002-I0003
中国科技网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天(12日)发布。《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经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9.
杨聃  尹浩  李云  张莹  许金萍 《科技通报》2021,37(6):14-18
以湖州市安吉县的PM2.5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吉城东大气成分监测站的PM2.5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015年1月2日~2018年9月30日安吉地区的PM2.5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日平均浓度频率分布呈指数衰减,PM2.5日平均浓度的年变化呈现明显周期特征,并且冬季PM2.5日平均浓度超标日数要多于夏季.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安吉县100 m高度下气流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分析5次中度到重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污染主要受华北和华中影响,通过西北和偏西路径进行中远距离传输,对安吉地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四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六种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按时间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执行新标准后空气污染物日变化规律、相关性、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统计分析,从PM10、PM_(2.5)与NO_2相似的峰谷关系来看,说明机动车尾气污染占比日趋显著;风速大小是污染物水平扩散的正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