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孙维刚对数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孙维刚的数学教育观可归结为数学教育的哲理观、"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结构主义的教学观和自组织的学习观.孙维刚的数学教育观对当下数学教育有不少启示:提升教育境界,做到"五育"并举;运用"结构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渗透数学德育,促进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到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演变历程是精彩纷呈而又错综复杂的。对这一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丰富和深化我国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重点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和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路向与谱系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与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区分。文章指出,就象要把后现代主义放到现代主义的背景中加以界定一样,人们也要以法国结构主义为背景来界定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当然,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文章讨论了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创新,尤其是它与结构主义的师承关系以及它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红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29-31,95
数学结构是普遍存在的。它既有一般结构的普遍性,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学结构的普遍性表现在,数学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种组合性的东西,它的各个分支、各个部分、各个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数学结构的特殊性则表现在数学内容之间具有统一基础和逻辑关联。数学课程教学的结构主义思想受到了数学结构性和结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它一方面体现为在现代数学观念下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改造和"螺旋式"编排,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课程与教学实践构建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相适应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们对于数学教育的影响都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及其后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基础上,提出“解构文本”、“颠覆形而上学传统”以及“消解主体”等理论,后结构主义的这些特征对知识观、课程观以及师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学术思潮,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它们表面上看似对峙,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里面,解构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后结构主义思想里面,结构主义的影子还没有消除。正像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难舍难分,共同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学术思潮,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它们表面上看似对峙,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里面,解构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后结构主义思想里面,结构主义的影子还没有消除。正像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难舍难分,共同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都是二十世纪影响重大的人文思潮,两者彼此联系、互为因果。本文分析两者的异同,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两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系统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方法角度探讨了教学结构,分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内容、教学要素分类及要素间的关系,提出主体要素可以调控客体要素,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要实现顶层的主体要素间结构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王崧舟《天籁》一课启发笔者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与难度进行反思。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百年变迁的历史进行梳理与解释有利于帮助我们对文言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得以确认。本文在实践考量与理论辨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小学文言课程提前起步的"可能",并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中对提前起步后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可为"进行了解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篇文章旨在分析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有关作者理论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局限。与传统的理性主义相比,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中作者的位置有很大下降,但这种下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框架内各有不同的解释,也有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罗兰·巴特:叙事结构的崇拜与反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兰·巴特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最关键人物.就其文学批评思想而言,在结构主义时期,叙事学论文<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是其代表作,巴特企图根据语言模式描述文学语言,在不同的叙事方法中识别叙事的诸组成部分和它们的可能组合所遵循的共同结构.而在后结构主义时期,文学分析论著是其代表作,巴特希图解释文学意义如何依附于符码,并对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识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4.
后结构主义思潮在批判结构主义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哲学思想:解读文本;颠覆“在场形而上学”;消解主体。这些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教育研究观等方面,对当前教育实践变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广告是一种需要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想像,用独特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的方法,以表达受众内心感受、价值观念、潜在需求的一种广告创意形式。受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意识形态理解为意义建构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发展而来的意识形态广告,以其特殊的创意构建方式,造成了创意解构的重重困难。意识形态广告具有其特殊的信息传达方式以及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三者并重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其批判地吸收了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现象学及结构主义的思想。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包括解构主义哲学、后尼采主义权力理论、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在挑战权威和追求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方面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思想,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章从其内涵的界定入手,综述了20世纪以来语言学视角下的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以及后现代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历时性研究,并对近年来几种常见文本类型进行了引介与阐述,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重视野展开对阅读文本研究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当代法国哲学与"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掀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举起"去主体化"和"去中心化"的理论武器,猛烈攻击理性至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极力宣讲以社会正义为取向的多元文化观念.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再到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当代法国哲学极力追求的是"启蒙的再启蒙",其目标就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纲领"进行反省和批判.它讨论了"哲学的终结"、"主体的消亡"、"现代性批判"、"他者伦理学"和"身体政治"等主题,也讨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思想相关联的问题.这场"新启蒙运动"展开的文化反省及其引发的理论争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Post‐structuralist analyses have yet to be used widely by feminist classroom researchers. Some, such as Bronwyn Davies and Valerie Walkerdine, have showed how post‐structuralism provides a conceptual language which transcends agency/structure dualisms, as well as avoids the simplicities of theories which invoke a monolithic notion of patriarchal power in understanding girls’ classroom experienc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pell out some of the diverse benefits of post‐structuralism for feminist empirical research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历史主义批评”之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崛起的后现代学批评思潮。它的化背景为新史学、化唯物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它以历史化的各种话误实践,如学、人类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性”,以及历史的“本化诗化”表现出历史相对主义之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