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略)二、出示体积接近的2个物体。师:请同学们观察,谁的体积大一些。生:长方体的体积大。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看长方体比正方体长一些。师:(移动位置使正方体高一些)那老师这样放呢?能说正方体的体积大吗?(学生都摇头)师: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差不多,不容易观察出来,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两个物体都是由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移动两个物体使同学看到它们都是由小正方体拼成的)那你有办法了吗?生:只要数一数它们分别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哪一个所含数目多,它的体积就大。师:那我们就先来数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教法一]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桌面上的正方体,要求坐正、平视,你能看到几个面? 生1:我能看到正面. 师:你用手摸摸它. 生2:我能看到正面、上面和侧面. 生3:我能看到侧面和正面. 师:分别用手摸摸你看到的面.  相似文献   

3.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师:长方体的六个面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么正方体的六个面又是什么形状?生: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如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三个模型。)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第几个物体的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生:中间一个。师:(拿起圆柱模型…  相似文献   

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案例]《儿子们》教学片断:生:老师,明明是三个孩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师:是啊,小朋友们,你们说说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谁能结合实物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有那些特征?生:(手拿实物)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对面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生:(手拿实物)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大小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师: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高?长方体有多少条高?生:长方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长方体有无数条高。【评析】学生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1.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有6个面。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明确目标 师:看下面组合图形(电脑屏幕演示①),并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再看一个演示②(展示将这个组合图形转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谁能根据这个演示很快地说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为什么? 生:(略) 师: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师:看书24-25页,看看本节课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叫做表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利用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出门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的“圆锥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出示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吗?生: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来的。(板书:转化)师: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体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师拿出一个圆锥体教具)生:长方体。生:正方体。不,应该是长方体。生:我觉得应该是圆柱体。师: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生:我是凭直觉…  相似文献   

11.
师:手脑并用可以增强人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学数学,乐在其中.现在研究怎样做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图1生:好.师:(拿出一个正方体)请先观察一下正方体,它有些什么特点?生:它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师:那它的表面展开图也应该是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了.6个正方形合成的表面展开图,每两个正方形拼合处有一条公共边……生: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中应有5条公共边.师:很好,这是一个重要发现.那么,要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剪开展平,就要剪开7条棱.如何剪呢?生:我们每天打开文具盒,总是掀盒盖.我想先剪开上盖.师:这是个好主意.这已…  相似文献   

12.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1.认识长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有6个面。师:有几条棱?生:有12条棱。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相似文献   

13.
案例:“可能性”教学片断(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92—93页内容) 一、导入新课 猜硬币: (师出示一枚硬币) 师:这是什么?(硬币)你知道哪面是正面,哪面是反面吗?(有字的一面是正面,有国徽的一面是反面。)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角的认识”教学片段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这里有几条直线?生:这里有一条直线。师:现在老师在这条直线上点一个点,能看到几条射线?生:两条射线。师: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了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2倍。  相似文献   

15.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先到讲台前来溜达溜达,有人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是个大胆的孩子!(生在讲台前来回走了两圈)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生:会渴死的!师:你有什么建议?生:一人挑一天水。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拾水喝。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 :圆柱有大有小 ,你觉得圆柱体积可能会怎样计算呢?生 :(绝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底面积乘以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晓这个计算公式 ,这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能也无法禁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师 :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计算方法的呢?生1 :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举起的手放下了一大半。很明显 ,大部分同学都看到或听到这个结论 ,并不理解实质的涵义。但仍有几位学生的手高高举着 ,跃跃欲试 ,眼中的神情告诉我 :他们有更高明的答案。我便顺手推舟 ,让他们来讲。生2 :我是这样思考的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片段。师出示一个捐款箱的模型。师:正对着捐款箱的侧面看,看到了哪一个面?生:看到侧面。师:个子高的同学呢?生(少数几个):还能看到上面。师:一共有几种情况?(生很活跃)师(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摆在桌上):同学们可以绕着长方体走一走,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_1:3个面。生_2:5个面。生_3:2个面。生_4:4个面。  相似文献   

19.
到“位”才能有“味”请大家先看两个教学案例:案例一:《影子》教学片断生:老师,“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指只要有光线,就会有影子。师:可是,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生:因为影子跟着我们。师:那为什么要说小黑狗,不说小白狗、小花狗呢?生:(笑,纷纷举手)因为影子是黑的。生:没有影子是白的、花的。师:那为什么不说“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猫”或者“小黑兔”?  相似文献   

20.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