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有的隐逸文化和唐代特殊的隐逸风尚为杜甫的隐逸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杜甫人生的主要方向,道家的隐逸情怀是辅助其思想成熟的工具。在其一生中,间接性的贯穿着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情怀调节了诗人困顿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司马相如思想中有道家和神仙的成分.首先,通过分析巴蜀文化的地域色彩,从中能看出其成长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有这种文化氛围,其次个人经历及性格中有这种因素和取向;最后,其作品中有明显的道家及神仙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3.
以往学术界都把"君人南面之术"当做道家的政治思想加以研究,如果从管理角度来看,它讲的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如何管理好国家的道理。所以,道家也有管理学的思想。研究古代道家的管理思想,抛弃其过时的内容,挖掘其合理的成分为我们当代管理所用,对于完善当代的管理学,指导当代的管理工作,会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后世读者一直认为杜甫的思想是纯儒家思想,一生积极用世。但细究其诗歌,发现杜甫诗作中也不时流露出道家思想,主要表现为羡慕高隐、崇尚自然、追求及时行乐、藐视权贵等,虽然这些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始终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但透过这种闲寂的外衣,可以一窥诗人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苦闷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属于儒家,有的认为属于道家;有的认为非佛家莫属;也有采用综合观点,认为外儒内道或外道内儒的。本文结合具体文本研究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成分较为复杂,主导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并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突破,使儒家思想在陶渊明身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狂士传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先秦的儒道思想为这种传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资源,而后来佛学尤其禅宗思想的传播与商业经济的发展等新因素则不断地丰富了这个传统。杜甫身上兼具儒家型狂士和道家型狂士两种气质。道家式的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而儒家式的狂则主要表现为杜甫不管自身条件如何艰苦地位如何卑微都会积极地公开地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中儒家式的狂是杜甫作为狂士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具有鲜明的崇儒思想,但班固却不是唯儒家思想是从。在《汉书》里,道家思想仍然有相当的体现,其中明引或暗用道家学说的地方并不少见。班固对道家思想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吸收了其较多的合理成分。班固在《汉书》里体现的道家思想可从其家学渊源和自身遭际中寻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8.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颜之推思想当中有着明显的道家因素,这与其家学、颜氏子弟术业所长、家族婚姻关系等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作为其主要的学术著作代表,《颜氏家训》中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道教的理性认知、对修道养生的兴趣、道教相关的民俗记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都希望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关心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祸国殃民的黑暗腐朽势力,歌颂正义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这是李白与杜甫的共性.另一方面,李白与杜甫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比较杂,融合了儒、道、释等各种思想,而杜甫恪守儒家思想;李白狂放不羁,叛逆性格很明显,而杜甫忠君思想较为突出;在创作方法上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而杜甫主要是现实主义…….关于李白杜甫之异同比较,已有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李杜异  相似文献   

11.
刘艳芳 《海外英语》2020,(8):231-233
道家思想与文化是先贤圣哲以老子思想为根源,在对天地人思考的基础上创立的学说.道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历代学人所推崇.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道家文化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犹如一颗东方明珠,光芒四射,为人们照亮了前方的路.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可以借鉴道家文化所反映的天人合一思想.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不断恶化的环境危机.这篇论文旨在从道家"天人合一"义理的视角,以特里·威廉斯的《白贝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对其相似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思想中有道家和神仙的成分。首先,通过分析巴蜀文化的地域色彩,从中能看出其成长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有这种文化氛围,其次个人经历及性格中有这种因素和取向;最后,其作品中有明显的道家及神仙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中蕴藏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并展示了人生价值的境界,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探究与认识。道家思想文化的本质,是发挥主体的“守静”修炼和自我“反观”的智慧,而超越人为的欲望,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准则,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核心是通过“无为而为”的自然法则,达到“固于道”的境界。李白诗歌所揭示的自我人生体验的心理,正是老子这一哲学思想澄迈的具体展现。探求李白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文化意蕴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深谙道家思想文化之精髓,巧用道家政治智慧之灵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凭借其所奉行“功成身退”的生活原则,以实现他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他的道路是现实的,手段是有效的。他是对道家思想文化理解得较为准确,对道家政治智慧运用得较为有效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相对传统道家文化的“为我”思想而言,林语堂的“为我”思想既继承了其“贵己养生,葆真全性”等内涵,又抛弃了其鄙薄现实生活与人生的成分。林语堂还把道家的“为我”和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融汇在一起,建立了一套“为我”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舞台上,杜甫虽是一个失败者,但在其传世诗作中却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治国安邦思想。本文从对杜诗的解读入手。对其治国安邦思想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上元年间,是杜甫晚年漂泊生涯中的一个歇脚期。这时期的诗歌,在情感内容上常常表现出佛禅的意趣和道家的情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与生活际遇促成了杜甫有意往佛、道的世界里寻求解脱,但复杂的思想情感形诸于诗歌,反而更增强了杜诗忧患意识的力量。关注杜甫上元年间的诗歌,有助于加深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流派,对我国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水浒传>在其生成背景、主题意识、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等方面都蕴含着道家思想,表现出道家的世界观、宇宙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破灭、社会批判和自我人性发现三个阶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儒家伦理自觉的意义,从对"儒术"的质疑而重新回到儒家仁政理想之上。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恻隐"的善的情感,并始终保持着仁爱理想和博大情怀。同时,他又以诗人的方式不断反身自省,探寻人性的本质。从杜甫的思想界限看,他最终无法逃脱中国专制社会传统政治格局和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思想格局的限制。杜甫的思想遗产尽管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道德自觉、社会批判、人性关怀等内容,但在整体上或许正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权威平民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杜甫本人在思想陷入困惑时,他也曾尝试用中国传统的道家非道德思想和外来宗教佛教的观念来反思儒家道德思想,但不可能有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道家思想"静"的层面出发,对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宁静致远"的主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探讨了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实践意义,既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解,也可补现代管理思想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