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那夜,我睡得很香甜。 劳累,是能消灭一切欲望和杂念的。以前.我在夜里,往往是失眠的,一失眠就会想很多很多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助、失望、羞恼和憎恨。然而.现在头脑里想的就是吃、睡和干活。脑袋放在枕头上就能睡觉,屁股坐在饭桌前。吃什么都香。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4):98-99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们吃得太多。我们抽烟。我们不锻炼身体。我们身陷错误的职业。我们花钱太多,攒钱太少。我们爱上不该爱的人。一些人想改变一些东西,一些人则想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面貌。但我们能改变人生吗?如果能的话,该怎样做呢?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们吃得太多。我们抽烟。我们不锻炼身体。我  相似文献   

3.
正出生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记忆为她的人生启幕,"我一直在想怎么去寻找吃的东西","我记得我奶奶都是趁着半夜爬过河去,摘南瓜来给我们煮着吃",40年舞蹈生涯,她自称守望之人,"小时候就知道跳舞是生命需要","我在这里守候,我是守望的人"。她说,我看到事情的真相,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想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笔财富,一般人多是指留下一笔物质财富:金钱呀,房产呀,股票呀,金银财宝呀,最好让子子孙孙都吃不完用不完。但是说到应该给子孙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有的人就没有想过。那管什么用?能吃、能喝、能用?精神财富内容很多,如文人留下一部能传世的好作品,军人留下为国争光的战功,教师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出色的人才,等等。我这里讲的精神财富要更抽象一些,是要给自己子孙留下一个好名声、好形象。这就更不是能吃、能喝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说一个好故事。或者,演一个好故事。这样的提醒像是我灵魂中无时不在演奏的爵士乐。我想我是注定要吃这一行饭的.也许因为太贪玩,除了写作之外,好像也做了太多的事情,所以朋友总会问我,你还有时间写作吗?  相似文献   

6.
米博华 《今传媒》2007,(11):1-1
写言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一件需要把脑子都要想疼的事情,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可以这么讲,如果不喜欢这件事情,你会感到这个工作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喜欢,你就能够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很多人问我"记者和评论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韩端  浅草 《出版参考》2007,(10):48-49
我从小踢足球.文化课说是上到了中专.但是实际上没钻研过什么科学知识.尽管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所有的高科技理论中.我惟一精通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训练的时间总是漫长、休假的时间总是太短.我所理解的就是这样。放假一周,原以为可以做很多事、见很多人、吃很多饭……可是当我走进周水子机场时.感觉似乎昨天才刚刚到达这里.怎么就这么快.又要出发去集训了呢?我甚至怀疑我在家里睡得太多.某一天连睡了24个小时.把时间都给浪费掉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又是辞旧迎新时,今年的事情真的很多.有很多的记忆点,特别是年尾的世界末日,更是让人虚惊一场.充满喜剧和闹剧感。面对太多的经历,面对太多的信息,面对太多的记忆,纷繁复杂,应该时时以一种宁静的态度做整体的清理和筛选,甚至忘记.我把这种心态称为"归零"。新年.要将一切归零。  相似文献   

9.
海岩自述像 我单位里的人觉得我的那些作品是别人写的,在他们眼里我不太像能跟人正经谈恋爱的人,比较冷。我回家不爱说话,因为我在单位说话太多了。我妈妈说你就说点什么吧,我说说了一天了,我就想休息,睡觉,不想让别人打扰。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什么事儿也不能太喜怒形于色,老忍着。  相似文献   

10.
跑偏     
我不是要说小沈阳.更不是要说他穿的红方格苏格兰七分裤.真的.我一点儿想说的意思都没有.我想说的是宇航员.据说,很多宇航员重回地球会感觉很不适应,因为他们总是把东西放在空中就撒手.  相似文献   

11.
从中介组织第一次参加有关经营性出版单位评估的会议算起,到评估结果正式宣布,历时13个月的我国第一次经营性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各出版社对本次等级评估工作的关注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评选和评审,对评估中的很多情况想了解,对评估的很多问题想弄清楚.下面就有关情况和问题,谈谈我的看法,期望能对出版社了解评估工作、弄清关心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一代人听过太多的领袖语录,喊过太多的政治口号.而现在的青年对语录,在心理上是排斥的,在态度上甚至是反感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但是,在5月上旬进行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评选活动却让我感到.很多时候.真理就体现在那些曾经令你麻木的语录之中。  相似文献   

13.
失眠说     
话说高尚者有高尚者的辗转,卑微者有卑微者的失眠。苏紫紫做行为艺术出名了,穆巴拉克倒台了,江西波阳县的李华波举家卷亿元外逃了,旭日阳刚由两个普通民工变成了著名艺人,马云和阿里巴巴目前很纠结……人一旦有了这些大悲喜,自然想得就比较多,想得身上冷一阵热一阵的,想必深夜的睡眠质量就好不到哪里去。能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失眠牵扯到的自然都是些大事件;像我这样的小民晚上睡不好,却全是些不值一提的鸡零狗碎。不过,虽不值一提,却事关小民职场生死,便想借这块宝地向诸位大虾讨教。  相似文献   

14.
幽默     
《大观周刊》2011,(8):44-44
吃药 丈夫:“医生说从今以后我必须每天吃一粒药,否则就会死掉,我看我是完了。” 妻子:“没什么大不了的,靠吃药活的人太多了。”丈夫:“可医生说这种药只有四粒了。”  相似文献   

15.
拜师记     
<正>我与绘画结缘,是从做文化记者开始的,在看过了太多精彩的画集和展览之后,我心潮澎湃,小时候涂涂抹抹的快乐记忆,又温暖地浮上心头。我决定拜师学艺,在采访版画家郝伯义时,我鼓起勇气问,像我这样没有基础、但是热爱艺术的人可以学画吗?高徒满天下的郝老师说,你若就想玩玩,可以从素描开始,按部就班学下来,只要认真,短时间内就能有令你满意的成绩。但是你若真想搞出点儿名堂,我劝你自学,就像童年涂鸦那样,随性所至。最初你肯定画不好,造型也不准确,但是坚持下来,你就有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艺改革的宣传报道,我想提两条意见.第一,对于某种思想、某种观点,不要轻易地冠之以“开拓”或“阻力”之名.在复杂的文化艺术领域,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的.轻易地下结论,会扼杀民主争鸣,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很多报刊都登载文章,批判“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观点,而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现在报纸上“知识小品”的文章不多见了,特别是那些“大报”。但我想,为了贴近读者,登些这类的文章还是有必要的。前些日子,妻子从市场买了一袋大闸蟹回来,准备节日里招待亲友,没想到放了两天,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死了两只,当时妻子就要扔,说死蟹不能吃,但我看两只蟹除了没气,与其他蟹一样,颜色很新鲜,加上毕竟蟹很贵,花钱不少,扔之实在有点可惜。然而妻子坚持要扔也没办法,也就扔了。但事后想,如能针对“死蟹不能吃”,找到理论依据,心中也会平静一些。因为市场上美味的带鱼、黄鱼,包括梭子蟹(海蟹)都是死了卖的,为何这类死鱼、死蟹就能吃,而…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吃正宗的、地道的地方菜,首选当然是这个地方的驻京办.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吃山东潍坊菜的人来说,从今往后如果您仍然想吃这口的话,就只能去潍坊当地了,因为存在了20多年的潍坊驻京办目前已经被撤销了.  相似文献   

19.
相机:那个年代的稀罕物 儿时,我做过很多梦,但从未想过要当记者,更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因为记者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神圣和高不可攀. 我父亲在县委报道组工作几十年,是当时县里为数不多拥有相机的人.受他影响,我从小就喜欢摄影.那个年代,相机可是稀罕的东西呢.于是,每一次同学聚会、活动,照相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头上.  相似文献   

20.
我是《新闻三昧》的一名虔诚的读者、忠诚的作者、忠实的订户,也是一名读着《新闻三昧》走进新闻战线和跨入新世纪的新闻新兵。蛇年是新世纪开局年,也是我的第二个本命年。在百“喜”交集之际,对咱们的娘家(我习惯这么称呼)——《新闻三昧》,我想表达的敬意太多,想说的话语太多……一、对通讯员厚爱有加请看笔者自己制作和“卖弄”的一则“标题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