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龙 《武当》2005,(2):4-5
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仑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姜理金 《武当》2012,(2):6-9
五行七步功,系由民国时期武当山梁九老道长所授。梁九道长师承武当太乙门,精铁布衫功与轻功,羽化后安葬在祖籍湖北省宣恩县椒园乡。胡友典,曾担任国民党阎锡山的贴身保镖,深得梁九老道长真传,其金钟罩铁布衫功修炼得是炉火纯青,炼就  相似文献   

3.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4.
范洪 《武当》2013,(2):6-9
一、渊源 武当神功太极拳,又名武当玄武式神功太极拳.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时,受蛇鹊相斗的启发,在继承张云庵道长、火龙真人、邱长春长老的太乙柔拳、金丹仙功的基础上,又汲取少林及民间多派武术之精华,借以鸟蛇龟猫猴等动物的仿生创势,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  相似文献   

5.
燕侠 《中华武术》2001,(2):44-45
“我是山里人。”游玄德道长总是这样谦虚地说。确实,身着紫色道袍、头戴青色道帽、面色红润、黑髯飘飘的游道长颇有股闲云野鹤、道骨仙风的世外高人风度自从1995年游玄德道长出山,向世人展示神秘的武当武术,他的大名就在国内外武林中广为传诵,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一身出色的武当功夫,让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许神 《武当》2014,(3):7-10
自武当开派以来,阴阳太极一脉即广为流传,我十分有幸的师从龚演静道长学得武当六合太极拳。龚师父是在年轻时拜河南桐白宫的一位云游道长为师,学得武当六合太极拳。为报答龚师的教导之恩,我特将武当六合太极拳整理成文,以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书剑道人 《武当》2012,(3):29-30
陈师行道长,俗名陈世柳,湖北阳新人,7岁习武,11岁上武当山紫霄宫,师承武当三丰派第14代传人钟云龙道长苦修武当武功,多年后在众师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武当三丰派武学第十五代杰出传人,当代武当轻功代表人。陈道长幼年常受人欺,上武当山学艺的最初目的是御侮复仇。但到武当山后,在仙山的润泽怀抱中,和恩师钟云龙道长的谆谆教诲下,他报仇的念头渐渐打  相似文献   

9.
兵"的武当上海王继振/口述刘羽羽式太极拳图解。由于我文化水平不高,(?)准,需要请教黄社长,亦为了赶时间,就家小阁楼上,附着窗口借点光线抄写。热,我抄了近10天才得以完成,刊登在第四期。1986年8月24日,我拿着黄学民(?)信,一路步行朝武当山金顶进发。浏览(?)时,我也带着黄学民社长的嘱托,沿途师。在武当山"三天门"老君洞,我拜见的朱诚德道爷。朱爷与我交谈甚欢,有感。朱爷的武当养生术和道教医药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朱爷指点引荐,(?)腰平台拜见了郭高一道长。郭道长神态情豪爽,气宇轩昂,面色红润,极具太极(?)得知郭道长老家河南,16岁时皈依道门极剑请郭爷指点,郭爷看后连连说"好"武当的真功夫。高兴之余,郭道长也为仙神剑",那形如幻影、缥渺无踪的身法的气势,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李昌  张云龙 《精武》2009,(4):38-41
拳谱鉴真 笔者从朋友处得到一本《通臂拳谱》,细读之下颇有收获.发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拳学史料。此《通臂拳谱》乃明末周全所作。周全,字淮颖.怀庆府人氏。周在《通臂拳自叙》中写到:“大明崇祯岁次甲申仲春上浣之吉,大梁后学周全淮颖甫书于育英斋;至今二十余载,稿换数次,创为此谱,大清康熙岁次乙巳孟秋之吉重书。”即说拳谱初稿于崇祯甲申年(1644年),数易其稿,完稿于康熙乙巳即康熙四年(1665年),前后跨度二十二年,时值明末清初,初创于明代,定稿于清初。周全谱中交待通臂拳乃始师董成得自于山中通臂老猿仙,故取拳名为“通臂”,至周全已是六传。  相似文献   

11.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12.
武宣 《武当》2012,(9):4
2012年8月2日上午,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中西文化交流中心10位国际友人来武当山太子坡道观参观学习,武当山武当松溪内家武术馆馆长、武当松溪派传人张加立道长为他们传授武当武术和武当道教知识。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团长荷西(josepgiro)  相似文献   

13.
杨乔生 《武当》2014,(5):59-60
乾坤门由中国武当山“赵序”全真派(道传道)武当内家正宗乾坤门第二十代传人赵超然(云游道长,湖北人),道法号(字步云)继承传授。  相似文献   

14.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15.
徐雁初  陈志刚 《武当》2013,(7):48-49
日前,中国武当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人、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武当太乙五行拳十九代衣钵传人覃献平,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掌门人"带着太多的江湖光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58岁的覃掌门意味着什么,他平时又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武当太乙五行拳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理论和效果,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并以其特有的魅力走向世界。本文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养生功效、防身功效进行阐述,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道门养身秘籍,是难得的内家拳法。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3,(6):8
武当梁九门,据悉系武当山(老武当)太乙门梁九老道长所创.梁九先生的铁布衫功与轻功登峰造极.梁九先生羽化后安葬在湖北省风景宜人的祖籍室恩县椒园乡,胡友典,曾系国民党阎锡山的贴身保镖,深得武当太乙门梁九老道长真传.胡师一生悬壶济世,普渡众生,能攻克25种绝症,一生解除民众疾苦拯救苍生无数。胡大师2003年仙逝.无疾而终,享年98岁,为梁九门寿命最短的  相似文献   

18.
总论 纯阳大功金钟罩,即道家硬气功。是武当全真派秘传的高深内功之一,历来只在武当全真派内部极少数核心弟子中秘密传授。 武当全真派纯阳武学宗师刘理航,享年98岁。1919年在武汉市道教四大丛林之一的武当宫,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二十一代传人王至道道长为师,修习纯阳门武功。  相似文献   

19.
栖心子 《武当》2004,(5):6-7
武当太乙五行功,俗称武当太乙五行导引术,是武当丹法的辅助功法。该功法主要以导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之。  相似文献   

20.
郭树璞 《武当》2004,(7):12-15
武当追风掌始创于道家.在道门为秘传之术。此拳由道光年间太乙铁扳道人郭济元向外传之。后经云游金氏道长在白云观传于屈克章老师,当时屈老在白云观出家为火君道人.得金氏道长三宝(即道家拳术三趟,武当剑术二趟,拂尘一趟)。此三宝在道门历代宗师的秘传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