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资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正日渐浓厚。上世纪80年代初,喜爱经济新闻的受众只有10%左右;到80年代中后期上升到30%;进入90年代,受众对经济新闻普遍关注,读者对经济新闻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达~U60%以上;2000年后,这个比例更是高达68.5%。经济新闻在受众心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调查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勃兴于整个西方社会,到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受众对深层新闻信息的需求,调查性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广泛应用的深度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3.
姚烨 《河北广播》2007,(4):49-51
广播产生之初,最大的市场是广大农村,对农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也对广播有着强烈的诉求和情感依赖,是广播最重要的受众群体。根据相关的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我国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还呈现广播最高,其次是电视、报纸的状况;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电视得到迅猛发展,出现电视最高,其次是广播、报纸的状况。而当前,则是电视一枝独秀、广播、报纸不相上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的发展和进步速度都是极其惊人的,它能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电视新闻的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现场直播,电视直播新闻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直播新闻的出现,提高了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现场感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感。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舆论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了第一批舆论学著作。如果说在80年代末以前,我国的舆论研究还不能称为“学”的话,那么,80年代末以后这批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学开始形成。虽然,有关新闻舆论监督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新闻学界及业界早已展开,  相似文献   

6.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用来反映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与建设则始于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催生新的电视栏目样态。互联网与电视媒体的主要竞争之一,体现在新闻资源和受众的争夺上。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过报纸获取信息:50-70年代人们靠报纸、广播获取信息:80年代以后,电视媒体以其生动、真实、现场感强的优势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论广播新闻现场直播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新闻现场直播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以来,获得较快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副总局长胡占凡在为集纳有湖北人民广播电台30场新闻现场直播稿的《直播荆楚》一书作序时称,广播新闻直播“是广播优化自身本质功能而在近些年才兴盛起来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事业发展迅猛.各式各样的媒体大量涌现,呈现活跃状态。目前,在一个中等城市.电视节目大约就有40套.有的甚至多达60套;报纸也进入厚报时代,像《深圳晚报》日均64版,各类专刊专版不断涌现;电子传媒更是异军突起。受众的选择范围多了,时代对新闻传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竞争,怎样才能办出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媒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总是蕴涵着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它们既要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又要巧妙地对受众施加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文化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大众媒介可以凭借有效的信息和观念传递推动着社会变迁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大众传媒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徐晖 《青年记者》2007,(3):91-92
深度报道是顺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而诞生的,是新闻界为了满足人们对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渴求而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受众需要新闻传媒对此做出准确而科学的解释与回答。于是,具有解释性的深度报道应运而生,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薄靖 《新闻传播》2010,(9):85-85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本位理论越来越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众本位理念和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突出特点。本文从受众本位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新闻时评的影响,探讨我国报纸新闻时评在受众本位语境下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功能之一。它主要对不良倾向、不道德行为、不合理现象进行曝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为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时期政策新闻的采访情况纵观我国几十年的政策新闻的采访,在观念和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上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因为市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删减甚至撤消副刊,并无助于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自成风格的副刊和对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一样,永远是体现报纸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传播》2005,(11):23-26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