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悬念,就不好设计情节,读来也索然无味。我国的评书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由于关键时刻设置“扣子”(悬念)。新闻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显著特征是真实、及时和新意。那么,新闻中要不要设置悬念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有些消息类的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可读性,当“谜底”揭开后,读者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愉悦感。新华社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是这样开头的:今天上午9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档案馆馆藏资料中,珍藏着一本“抗战奇书“--&;lt;壮志千秋&;gt;.说它“奇“,是因为它可以当战史来阅读,也可当通志来研究,如果把它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也能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3.
如果用通常的“社论是报纸的代言者”来衡量,羊城晚报可算是一个“沉默的人”:它没有社论,没有评论员文章,甚至连“短评”也没有。然而事实上,它是一个“健谈者”,几乎每天都在发言。凡有有意义的新闻问世,它便在一个专设的讲坛上议论一番,或贬或褒,或扬或抑,或讲理论,或摆政策,或明是非,或谈  相似文献   

4.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有无倾向性?如果我们这里所说的“倾向性”不是指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而是取其“偏向于某一方面”或“偏于赞成对立事物中的一方”之意义,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在某些人看来,编辑活动并无著述因素(著述活动有明显的倾向性),它只是对稿件进行加工编排,完全受制于稿件本身,显得很被动,因而谈不上有什么倾向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在编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倾向性贯穿始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新闻文学,确实存在于新闻领域——当有了发布新闻的报纸以及多品种报道体裁的出现,当有了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多品种文学作品的出现,便有了新闻文学。新闻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其范畴包括报告文学、特写、散文、诗歌、杂谈、随笔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只要是具有新闻属性或新闻功能,都可以称之为新闻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新闻文学是报纸副刊文学作品的总名称。如果追朔新闻文学的由来和历史,早在十九世纪末期我国最早的报纸还没有开设副刊版面的时候,那些与新闻报道混同发表的带有真实性、现实性的文学作品,算是最早的新闻文学了。到了二十世纪初,我国许多报纸在开设了副刊版之后,出现  相似文献   

7.
余华 《编辑学刊》2005,(5):46-51
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只是教学生们去研究一部作品,而没有教他们去阅读一部作品.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欧洲和美国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教授们正在让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非都是有资格进入文学作品的.好人好事,好得没有特色,没有普遍意义,写进小说就无价值.坏人坏事,坏得没有代表性,写进小说也缺乏社会意义. 一位老大娘出门,不慎丢了提包,提包里有一千元。闻讯者很同情,一边安慰大娘,一边代为报案.寻找.这样的事写进小说,权且不问它价值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算作是新闻。也许因为这种形式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也许因它本身就是某种分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的各类新闻教科书尚无有关的专门分类与介绍。但从新闻采写实践的角度讲,这种新闻形式因其视角独特,在一些新…  相似文献   

10.
在“惠更斯号”登陆之前,我们对土卫六知之太少(对它表面和大气情况的了解少于1%)。但比较确切的是,土卫六和40亿年前的地球很相像。“既然地球上能够繁衍生命,那么,土卫六是否也能出现类似的原始生命?如果有,是什么形态?如果没有,那么是局部地域的没有还是普遍意义上的没有?无论得到的是哪种结论,意义都是非同一般的。”中国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已退休的研究员李竞这样叙述“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的意义。就同样的问题,本刊采访了“惠更斯号”计划的参与者之一、欧洲宇航局空间任务分析师、卫星探测工程师密切尔·卡罕(Micheal Kahan)。…  相似文献   

11.
余华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1-85
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只是教学生们去研究一部作品,而没有教他们去阅读一部作品。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欧洲和美国同样也存在。教授们正在让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典型,是文艺创作中十分强调的中心课题。恩格斯谈到文学创作时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实,写新闻报道也非常需要典型。没有典型的事实,既写不出好消息,更难写出好通讯等新闻作品。那么,何谓新闻中的典型呢?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它是事物的集中表现,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突出。如果用新闻语言来说,它是最能说明问题又有说服力的事实. 在探讨典型的时候,还应弄清文学中的典型与新闻中的典型有何不同.众所周知,文学中的典型,是艺术的典型。文学作品是  相似文献   

13.
“摘译”是一本杂志的名字,上海出版,通行于“文革”。其时,它是最好看的杂志之一,登苏联与西方最新的文学作品,内部发行。 1974年左右,毛泽东为抵制“形而上学猖獗”,指示办这样一种杂志。样式为321K本,像书。封面——记不清了——好像没有图案设计,一看就是好书。  相似文献   

14.
“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是否反映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本身的历史意义。《血色浪漫》是一部有着浓重自传性质的小说——尽管作者都梁没有承认过,但也没有否认过。这部小说讲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北京“玩主”钟跃民及其伙伴从“文革”到当代社会的生活经历。“玩主”这个概念,最先出现在王朔的笔下。不过是写作“顽主”。在《血色浪漫》中,都梁毫无  相似文献   

15.
章昱 《传媒》2003,(11):21-23
“这个行业在迅速发展,如果它的行业媒体没有饭吃,那一定是这个媒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杂”与“碎”说起“副刊”,人们往往将它与“文艺”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不错,副刊的采稿选稿范围,大抵出不了文学和艺术的圈子,但它又有别于一般“纯文学”的期刊,甚至也有别于某些报纸的“文学作品”专版的“文艺周刊”之类。譬如说,文艺副刊的“杂”和“碎”就是它的显著的特点,而这在一般“文学作品”专版中就不作此种要求。正确地理解并合理地调配副刊的这种“杂”和“碎”不仅  相似文献   

17.
董强 《军事记者》2007,(5):11-11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世界上有很多笔,如果我这支笔没有特点,它就没有可能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作家创作提倡“这一个”,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有个性与特点,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欢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不是我坚信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许我会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我宁肯相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的处理标准,因为他们把这篇作品发表在新闻版而不是发表在副刊或文学作品专页上,这就使我确信不疑地把这篇作品看作是属于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篇其魅力不亚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新闻通讯。我指的是发表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通讯,题目是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20.
原创性浅谈     
当“泛信息化阅读” 正日益遮蔽了我们的双 眼之时,网络文学的诞 生也就顺理成章。 1998年3月到5 月,台湾成大水利系博 士生蔡智恒在网络上完成了他的作品 其里面的人物痞子蔡和轻舞飞扬也就成了虚拟世界中最早的网络情人.这部作品被评价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小说”.由此,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原创性文学一网络文学,也开始浮出水面。 网络文学是指那些发表在互联网上的文学作品,它的承载媒体是指互联网而非传统的纸张。 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原创性质,它几乎没有篇幅和体裁上的限制,比之于“纸上”文学,网络文学更加自由和带有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