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初中生》2012,(7)
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代沟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代际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有点叛逆的他们更是不自觉地把跟父母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的。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应该用最恰当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你跟父母关系还好吗?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都遇到相似的困扰,那就是:"自己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就越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面对孩子逐渐到来的青春叛逆期,我们父母除了不唠叨,又该怎么做呢?2017年12月27日,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携手父母必读杂志社,邀请北京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娟围绕"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的主题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讲座中,张娟老师谈道,父母要想让孩子读懂、理解自己的爱,需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二是设立明确的界限,三是  相似文献   

3.
自“孙老师热线”开通以来,关于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咨询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问题最主要的方面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样与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沟通。我们为大家选择了德国心理学硕士、作家黑尔加·吉尔特勒(Helga Gurtler)的《做父母真烦人—一如何与青春钱的孩子沟通》的部分章节,希望对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3,(1):18-19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秘密1:家庭时光优先一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烦恼增多,困惑增多,开始变得叛逆,有时感觉变成了另一个人,原来的乖孩子现在变得那么不可理喻,甚至让父母伤心欲绝。父母渴望与孩子好好地沟通,但因为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叫我如何懂你?"这是很多父母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青春期=心理断乳期"。作为父母,应该很高兴地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不是紧张、焦虑、抱怨和恐惧。因为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7.
与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父母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青春期亲子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在亲子沟通中尊重青春期孩子主体发展地位的必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展红 《父母必读》2023,(S1):101+130-143
<正>孩子动不动就说不想上学了,该怎么办?孩子有了自己的偶像,并且不断地为偶像买单,该如何引导孩子理性追星?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容貌焦虑或身材焦虑?和父母一说话就吵个不停,要不然就是一回到家就躲在房间里。该如何开启与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积极应对?孩子遇事易冲动,和他人的口头冲突增加了,甚至还有肢体冲突,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控情绪?  相似文献   

9.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总是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不能和孩子顺畅的沟通,成为令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孩子重视父母的话呢?  相似文献   

10.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  相似文献   

11.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不妨, 先听听家长们的诉说吧—— "为什么我教育孩子越努力,孩子的问题越多?" "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一切,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抵触甚至是仇视?"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怎么管,人家孩子反而很优秀?"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现代家长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并努力走出“关爱强迫症”的泥潭。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的价值。儿童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关爱强迫症”大多发生在独生子女的父母身上。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教育观念有了进步,舍不得打孩子一下,但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却到了过度的程度,形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如今有许多父母像我一样工作压力大,整天忙忙碌碌,在一天的耐性磨光后,就很难有心情再与孩子沟通、交流。其实仔细想想,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需要我们大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2,(4):56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与孩子能够心与心地交流。换言之,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赢得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9.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不再粘着自己,话也逐渐少了。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作为家长该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孩子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认为将有意识教育化作无意识的渗透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家长在沟通交流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动动脑筋,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沟通的实效性,从而增强亲子感情。  相似文献   

20.
以前,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叹:由于工作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了。现在可以说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很多。父母怎样陪伴孩子玩?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在节日里快乐,并促进他们的成长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