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名和他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派 ,特立独行 ,他通过小说所表达的东方形态的生命智慧、创作风格以及他在作品中对中西方文学沟通的自觉实践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桥》和《莫须有先生传》都表达了废名对中国传统的“禅”文化和“妙悟”的理解与运用 ,而两部小说行文风格上的大不相同又体现了废名对“禅”认识的变化。同时莫须有先生身上那挥之不去的堂吉诃德色彩又展现了废名在中西方美学沟通上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建安风骨     
风骨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是从对人物的品鉴对绘画的品味中逐渐移植过来的.内容生动鲜明,风格刚健挺拔为其美学要求.建安文学的特征常被概括为“建安风骨”,但在这种主导倾向当中,建安文学风格多样,以妇女生活为题材和宴饮叙闲之作就不具备建安风骨.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特征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这一点已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时下出版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及大量的学术论文都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审美视角,对老舍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但不知是何原因,这些文学史对老舍在抗战时期的所为都很少介绍。即使有,也是寥寥数语只从艺术的角度去探讨老舍文艺创作上的得与失,而对老舍为了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不惜放弃自己日渐成熟的小说创作,转而去写自己并非擅长的通俗文艺的这种高尚的人格和献身精神却提及甚少。我以为,对一个作家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对他…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     
在宋朝,词学成为了文学的主流,而婉约词更是成为词的正统,出了很多的词学大家,将宋词前赴后继地发扬光大,成为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一代之文学"。周邦彦,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集大成"的词人,在文学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末  相似文献   

5.
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曹丕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在文坛上的地位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曹丕诗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充满浓郁现实主义特点的写作风格在19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以“乡恋、乡人、乡土”为主题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以“选择生活的主张”和“处于逆境中的努力精神”为核心,通过这种方式谱写出普通乡村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故事,将对于乡土、乡情、乡恋的真情实感孕育在平凡的故事当中。本文着重分析路遥写实小说写作技巧,重点解构路遥不同作品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作品的真实性、思想和情感动向以及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解释路遥作品中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指出了路遥现实主义对现代中国文学世界的影响,以及现在重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老舍的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骆驼祥子》从一个普通小市民的角度描绘了一个人的堕落之路,从民间形态的意义上凸显了文学艺术的丰富内涵和不朽的魅力。而老舍本人生于北京城下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宗月大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有着真真切切的下层社会生活经历,因此他才能以真实的视角对小人物的小市民生活进行描述,这也使得老舍的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异端。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口语大量地引入文学,和其它的20世纪30年代作家一起,开辟了新的白话时代,使得从“五四”前后开始大步发展的现代书面白话文摆脱了初期欧化较重的幼嫩。而他的文字更以新鲜,活泛,出味,幽默的风格著称。  相似文献   

9.
范伯群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在2000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了《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两部文学史著作。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一方面在编写体例、观点论述和文学现象的成因上均加强了史识整合,论述更加严谨和清晰;另一方面在作品细读、资料征引和图像配备上显得更加完备和细致,增加了论述的说服力度和感性色彩。这一所谓的通俗文学研究"二期工程"显示了在通俗文学研究上走向纵深、精益求精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建构通俗文学与新文学"比翼双飞"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山药蛋派"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主要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家庭生活,来反映农村发生的重大变革,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赵树理的创作作品,无论是在战火连绵的年代,还是和谐发展的时期,都从本质上表现出了农民的心声与诉求。  相似文献   

11.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作家,他在文学研究和创作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是世界闻名的红学家。近年来,俞平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重视,对俞的文学创作成就,也给予了重新定位和认可。然而,对俞平伯这位新文化运动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干将,人们对他在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和对新诗理论的贡献却知之甚少。笔者认为,俞平伯先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本文回顾梳理了艾米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概况,并对译者杨苡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对其创作情况及写作风格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但在正统中国现代文学史主题中,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的文学与民族救亡,30年代的文学与阶级斗争,还是40年代的文学与抗战,她仍然只是被作为一个"另类"安置。20世纪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是一个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上看都滋生悲剧的时代。而张爱玲正是以她融贯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和风格而屹立文艺之园。从现代悲剧观入手,可以发现张爱玲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悲剧的继承发扬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悲剧文学的丰富发展,也是对世界性现代悲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与艾芜是30年代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颇为相近的两位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了绮丽动人的边地风光,表现了少为人知的边地风情,表现了大胆自由、淳朴可爱的边地人物。总之,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边地色彩,以不同的美学风格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边地题材的文学创作。但是,无可讳言,沈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歧异。如果说,在作品所反映的特定领域方面,在作品的美学风格方面,沈艾两人还有逐次递减的“同”的话,那么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两人则暴露了更为深刻的“异”。沈从文是个有强烈独立意识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而艾芜尽管在艺术上别开生面,但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观念上都深受左翼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5.
萧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多重身份不禁让人赞叹他的才情,它不仅有作为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翻译家的睿智理性,还有作为记者的深刻冷静、编辑的细致缜密。他异于同时期作家的个人经历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为其成为"文学奇才"创造了前提,萧乾独特的人生思想和创作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就萧乾先生的创作与编辑进行分析,发掘其深刻的思想价值、探寻其特有的创作方法,发现其创作的线索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文体流别论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和风格3个层面。中国古代文体类别繁多,因为文学尚未自觉,故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混为一谈。随着文学观念的逐渐明晰化,文学文体的语体特征得到强化,形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现象。古代中国文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功用,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划分主要是借鉴欧洲的观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因而文体学的研究也应在分门别类的同时注意综合归纳。文体划分应以文本的“大语境”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老舍与赵树理是代表都市文学与乡村文学的经典作家 ,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上 ,就创作心理、文化启蒙与民间文化三个方面对两位作家作出粗浅、散漫的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迎合了当时为"白话文学"正名的需求,他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他认为平民文学是用"当时"的白话来反映民生疾苦的文学,它应当有助于"救济社会"、"补察时政";他赞成宋人"做诗如说话"的主张,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也显示出他的文学评价标准的狭隘与偏颇,但结合当时的时代,他的这一主张也确实有助于白话的主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成长、生活在澳门的文学家华铃,对文学创作充满热情,其文学创作不仅风格独特,且涉猎范围较广。但在文学史上却没能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试通过探讨华铃创作内容及艺术风格,呈现华铃对汉语新文学的贡献。他的诗既有对细腻情感的吟咏,又有对时代尖锐的点评。语言明白如话,又充满音乐美。一生涉猎多种文学文体创作。  相似文献   

20.
孙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最终奠定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则是他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