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延安新闻纪念馆开馆》消息称:“由中宣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单位共同筹资八百八十万元建造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今天在延安清凉山麓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延安红色新闻资源是一种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专业内涵的红色资源,其不仅具有广泛意义上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其还对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教育等都有较好的现实作用和开发意义。近几年,中宣部、中国记协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百名编辑记者延安行”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延安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摇篮对当今新闻界的影响愈加凸显。文章通过对延安现存的新闻事业遗址、遗迹以及新闻报刊资料等历史文献的梳理,旨在探究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对新闻工作者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延安之行,我看到了高耸在嘉岭山上巍峨的宝塔、像护城河一样绵延曲长的延河。尤其是看到清凉山新闻纪念馆里陈列的前辈们为新闻事业奋斗的工作场景,更让我一个新时代的新闻人感触颇多。那一切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里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忘我工作精神。艰苦奋斗、一心为党、一心为民,这是延安时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当年在新闻战线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矗立在延河岸边的清凉山,号称新闻山,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现在已建起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清凉山有多大,是个啥模样?我的回答是很小,很小,我没量,估计是五百平方米见方。为什么人们称它为新闻山?因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在此奠基。当时,日本、胡宗南飞机经常轰炸,这块地方多的是石洞、石岸,印报的机器房,是在万佛洞;装订房是在下边大石洞内,外边用石头砌了门窗。正像原新华社采编部办公室主任刘秀兰回忆:清凉山上有许多文物古迹、庙宇和石洞,刚上山时,给  相似文献   

5.
矗立在延河岸边的清凉山.号称新闻山,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现在已建起了“中国新闻出版纪念馆”。清凉山有多大,是个啥模样?我的回答是很小.很小。我没量,估计是500平方米,为什么人们称它为新闻山?因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在此。当时,日本、胡宗南飞机经常轰炸,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10)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文/王春泉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幕上,以“大历史眼光”观,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具有铸写历史的非凡意义,直接影响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模式。本文将1935年10月到1947年十余年的新闻辉煌勾勒出一个大要。1、一种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是延安红色新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规定了模式。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语境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对其的深度开发、学理探究是对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当代价值的开发,也是历史资料社会价值的体现。一、延安红色新闻资源的现状近年来,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对当代新闻工作和新闻专业教育的影响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开发与研究工作正逐步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疏漏和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中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其相关活动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政治家和记者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对当今政治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包括《新青年》创办及改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改革开放时期新闻事业全面改革、新时代新闻事业全面创新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成为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于4月27日至30日,组织30多名采编人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活动。他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与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以及《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开展了向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与老红军战士座谈等活动。大家认为.这是一次马克恩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收获之旅.是一次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精神洗礼之旅,是一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思想升华之旅.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的认识.对加强非现役采编骨干队伍思想教育管理和新闻采编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选登参加这次教育活动的部分同志撰写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郭勋亚 《今传媒》2012,(5):46-47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作为共产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这样的历史责任就使得延安新闻工作具有区别于一般新闻工作的新闻伦理观,推究其明显的党性和阶级性形成原因,与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怀念新闻工作者良师陆定一丁济沧我离休后,曾两次见到陆定一同志。一次是1985年,为筹建“延安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我随王揖同志到北京医院看望定一同志,并请示建馆事宜。他严肃地说:“你们都是老延安了,可不要忘记延安的整风,新闻纪念馆一定要冠以‘革命’二...  相似文献   

13.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可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0月24日,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的新闻与出版纪念馆。它对于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出版工作的光荣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中央对出版事业十分重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党的出版工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都作出过光辉的贡献。党中央到了延安,党的出版事业也在延安艰苦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新闻改革,即为: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新闻改革。第一次新闻改革这次新闻改革是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为标志,与延安整风运动同步进行。其历史背景是:从1942年春天起,中  相似文献   

16.
2021年5月24日,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延安新闻纪念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万众瞩目清凉山——记延安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主题展在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汇创空间"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他领导的新闻改革有两次:一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考察,从本体论、主体论、方法论、功能论、受众论等五个角度展开论述,对当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报刊延安《解放日报》对当时宣传中共的政策、方针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的诞生也是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成功性事件。其中,其对于新闻理论的探索,不仅为当时的新闻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新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对抗战以后各个阶段的新闻事业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此外,当时报人对理论探索的精神也值得当下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从业者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理论研究整合期(1949—196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新闻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事业(1952年新闻总署撤消,归中宣部领导)。通过对反动报刊、通讯社的接管和改造,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公私合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相结合,报刊、广播和通讯社多种媒体分工合作的全国规模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网。延安时期成熟的以党报理论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学理论研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