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催化甲烷燃烧为目标反应,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Sr2+部分掺杂La3+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1-XSrXMnO3(x=0.0,0.2,0.4,0.6,0.8,1.0),通过XRD,BET,DSC-TG和TPR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考察,制备出催化性能好的催化剂。考察了Sr掺杂量多少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600℃焙烧6h后可以形成完整的钙钛矿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不同量的Sr掺杂对于催化剂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Sr离子对Mn离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由于Sr的加入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两种水解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探究了不同方法及不同温度下(500℃、525℃、550℃、575℃)烧结二氧化钛粉体对光催化能力大小的影响。并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胭脂红进行了降解分析,找到了水解制备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较佳方法和最佳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溶液法制备纳米ZnO和掺杂Ag/ZnO光催化剂,并分别进行了SEM和XRD表征。以活性艳红X-3B为模拟废水,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起始pH值、催化剂的量对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制备的Ag/ZnO复合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的降解实验,并阐明了Ag/ZnO光催化机理,得到最优化的光催化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浓度20 mg/L,起始pH=5,加入催化剂量为0.04 g,活性艳红X-3B降解率最高达到89.24%。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同多酸和杂多酸及其盐修饰电极的制备,表面性能及其应用,用电化学沉积法、吸附法和聚合物掺杂法制备的同多酸和杂多酸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电催化性能,应用于催化加速电极反应,提高分析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稀土钐改性TiO2光催化性能有很大的争议,基于此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和不同温度下煅烧的光催化剂,通过XRD和亚甲基蓝的降解实验,探讨了煅烧温度、空气流速、催化剂用量和掺杂量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00℃,掺杂Sm^3+为1.2%,空气流速达到1.3L/min,催化剂用量为1.5g/L时,催化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6.
光催化剂BiVO4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光催化剂BiVO4,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还原铬离子和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该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焙烧温度和不同的焙烧时间对光催化剂BiVO4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光催化剂BiVO4的最佳条件是在600度下恒温3h。光催化剂BiVO4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照射下均有较好的光催化还原活性和光催化氧化活性。BiVO4从正方晶相向单斜晶相转化的最佳温度是600°C。焙烧过的BiVO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较未焙烧的有较大程度的红移,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实验同时还探讨了影响BiVO的光催化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温络合-控制水解法,以四氯化钛、有机羧酸、氨水、硝酸铜、硝酸镍等原料制备铜/镍共掺杂的复合纳米TiO_2透明乳液。使用XRD、纳米粒度分布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粒径、光吸收、光催化等性质进行表征。将该透明乳液在模拟太阳光下对酸性红3R染料进行降解,分析了染料初始质量浓度、样品掺杂浓度、体系pH值、加热回流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镍掺杂量均为0.001 mol/L、体系pH值为5、回流时间为0时,复合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设计出"硅掺杂ZrO_2催化剂催化乙醇合成乙烯"的综合性实验。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掺杂量的ZrO2催化剂,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氮气吸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硅掺杂量的ZrO2催化剂对乙醇合成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氨水为沉淀剂、硝酸氧锆为锆前驱体和硅掺杂量为50%时,乙醇的转化率为99.3%,乙烯达到94.6%的最大收率。同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乙醇和乙烯在硅掺杂ZrO_2催化剂上的吸附。计算结果显示,相较于ZrO_2(101)催化剂,反应物乙醇在Si/ZrO_2(101)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更为稳定,同时产物乙烯在Si/ZrO_2(101)催化剂表面上更易脱附,表明硅掺杂ZrO_2催化剂更加有利于乙烯的生成。该综合性实验将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既能锻炼实验的基本技能,又能掌握相关理论计算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合成法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制备了Cu2O/CNTs复合催化剂。初步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对X-3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对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物理活化法、催化炭化法和KOH活化法制备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基炭材料.利用亚甲基蓝吸附值来评价制备碳材料的吸附特性,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碳材料得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其中催化炭化法制备的碳材料的得率最高;KOH活化法次之.就吸附性能而言,KOH活化法是一种更好的活化方法.在不同组分固体废弃物基碳材料中,单组分的纸板,双组分的轮胎和纸板,三组分的轮胎、纸板.PVC及多组分混合物混合制备的碳材料的吸附特性要分别优于其他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及多组分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钛酸钡作为典型的铁电材料,在光催化剂降解水中有害物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以镍掺杂钛酸钡为研究体系,探究镍掺杂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氯化钡为钡源,钡镍比7∶3、加入12 mL NaOH和4 mL乙醇,反应24 h为最优条件,其光催化降解率为88.84%。并通过XRD、固体荧光、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分析镍掺杂钛酸钡光催化性能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金属离子Y^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用XRD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对结晶紫的降解反应,研究了掺杂稀土离子钇的TiO2催化活性.结果表明,Y^3+的掺杂减小了TiO2的粒径,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反应体系在Y^3+掺杂量为1.2%,催化剂用量1.5g/L,经500℃煅烧的条件下制备的Y^3+-TiO2催化下效果最好.降解浓度4.0mg/L结晶紫2小时后,降解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3.
运用热解涂层法制备了掺杂Mo和Bi元素的Ti/Sb—IrO2电极,以该电极为阳极,纯钛板为阴极,以NaCl为支持电解质,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脱色率为92.76%,COD去除率为30.44%,说明掺杂Mo和Bi较好地提高了电极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薄膜与Ni2+掺杂TiO2薄膜.通过XKD、APM表征了薄膜的晶相和形貌特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接触角以评估薄膜的亲水性,以甲基橙作为有机污染物研究了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发现:少量Ni2+掺杂提高了TiO2薄膜的亲水性和光致亲水性.但Ni2+掺杂却使TiO2先催化性能有所降低.结果表明,TiO2薄膜表面的光致亲水性与光催化特性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钒掺杂量的TiO_2光催化剂,应用XRD、TEM手段和光催化反应装置研究了TiO_2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其苯酚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粒子大小对苯酚光催化降解活性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钒掺杂量的增加,TiO_2的光催化活性先逐渐升高,V_2O_5掺杂质量分数为3%时光催化活性最好,V_2O_5掺杂质量分数超过3%时光催化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单源超声雾化室实验系统在制备掺杂薄膜时,由于制备前驱源溶液与掺杂溶液混合在同一个雾化室,几种不同的溶液之间相互影响,对制备高质量的掺杂薄膜非常不利;同时单源超声雾化室的沉积速度较慢,不利于向工业化方向转化;双源超声雾化室避免了在制备掺杂薄膜时掺杂溶液和源溶液混合而互相污染的弊病,从根本上解决了单源超声雾化热喷涂法制备掺杂薄膜存在的问题;同时衬底取向朝下,采用竖直向上的供料方式沉积薄膜,利用重力直接筛选大雾滴,沉积薄膜的雾滴粒径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8.
在无水溶胶凝胶法基础上,以Fe3+盐为铁源,添加聚乙二醇-4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掺杂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5,0.1)。并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钴掺杂量对LiFePO4/C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无水溶胶凝胶法基础上,以Fe3+盐为铁源,添加聚乙二醇-4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掺杂钴的LiFePO4/C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5,0.1)。并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钴掺杂量对LiFePO4/C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辐射法制备了Mg2SiO4:Mn2+,Dy3+红色发光材料.研究了以Mg2SiO4为基质,在单掺杂Mn2+的情况下,微波合成时间和Mn2+的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微波合成时间和Mn2+掺杂浓度,研究了共掺Dy3+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两种方法制备了在410nm激发下,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