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前段时间,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搬上了荧屏,而导演,正好是许多年前以最青春的面孔闯入我们视野的赵薇。出道十余年,她成功蜕变,从偶像剧女主角华丽转变为电影导演,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与其说这部电影纪念了许多人的青春往事,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正是赵薇用来纪念自己出道十几年的岁月浮华。那些青春,你拼过,跌过,争取过,失落过。青春,不是一部需要用票房来证明结局的电影,只要存在,用心对待过,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春是什么?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不息地涌流. 《老男孩》是部电影,也是该片的主题曲.电影关于梦想,而歌曲则关于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这里要写的是这首歌.首先谢谢写这首歌的人,谢谢你提醒我们青春真的快离开我们了,也谢谢你们让我们回忆起这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 为什么对这首歌感触颇深,我想这歌里的细枝末节只有70后或80后才能真正体会.歌里充满了我们对于青春的无奈、妥协,也有追忆和不舍.青春美好易逝,如同手中的流沙.记得一英文名篇《Youth》,里面有段话翻出来是这样的,"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3.
青春不散场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她来过。当长大后的我们开始奔波于生活的琐碎,当稚嫩的我们渐渐变得风霜苍凉,当岁月在我们脸庞雕刻上印记,当青春的梦想业已慢慢凋零,忽然有一部电影,有一首歌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横空出世,狠狠触碰到了我们心中那根关于青春及梦想的神经,让我们为之欢喜为之流泪,欢喜于过往岁月的美好,流泪于逝去青春梦想的感伤。这部名为《老男孩》的电  相似文献   

4.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近两年急速发展的国产青春电影,内容趋同质化,电影音乐则偏于流行性,有经典老歌,也有动人新曲。通过梳理近两年青春电影中的电影音乐,分析它的多重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备受关注,在创造了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巨大票房价值的同时,人们对电影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我刊特别约请了从50后到80后的多位作者,参与到属于这个时代同时也属于任何时代的关于青春的讨论中来。四个年代,两种性别,展示不同的思想立场;七张面孔,多样笔墨,书写共同的文化情怀。本刊愿借助这些文字和读者诸君相与枕藉,共议青春。至于青春本身,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度与样本。  相似文献   

6.
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标准之一是有没有深刻地反映人性。青春期是人格逐渐养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少年,既不懂得妥协,也不懂得掩饰,他们有最真实的痛与快、爱和恨,有最质朴的愿望和最大胆的梦想。所以,许多电影大师把镜头伸向了青春时代,在这里寻找人性中美或丑的发源地,记录下有关成长的一切;所以,成长中的少年看看青春主题电影,或许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长中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你将知道你的处境并不是惟一的——不分国别与种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都曾经在青春的泥淖中挣扎过。这里,我们请来了四位电影爱好者,和大家聊聊深深镌刻在他们记忆之中的青春主题电影。  相似文献   

7.
谈青春     
<正>青春是一场永不停息的狂欢派对,青春是一幕永不散场的深夜电影,青春是一次永不拘束的自由旅行。青春里,我们在长大;青春里,我们在嬉闹;青春里,我们在做梦。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美丽的年纪,明明犯了错,却依旧可以被原谅,因为上帝也  相似文献   

8.
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标准之一是有没有深刻地反映人性。青春期是人格逐渐养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少年,既不懂得妥协,也不懂得掩饰,他们有最真实的痛与快、爱和恨,有最质朴的愿望和最大胆的梦想。所以,许多电影大师把镜头伸向了青春时代,在这里寻找人性中美或丑的发源地,记录下有关成长的一切;所以,成长中的少年看看青春主题电影,或许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长中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你将知道你的处境并不是惟一的——不分国别与种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都曾经在青春的泥淖中挣扎过。这里,我们请来了四位电影爱好者,和大家聊聊深深镌刻在他们记忆之中的青春主题电影。  相似文献   

9.
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标准之一是有没有深刻地反映人性。青春期是人格逐渐养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少年,既不懂得妥协,也不懂得掩饰,他们有最真实的痛与快、爱和恨,有最质朴的愿望和最大胆的梦想。所以,许多电影大师把镜头伸向了青春时代,在这里寻找人性中美或丑的发源地,记录下有关成长的一切;所以,成长中的少年看看青春主题电影,或许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长中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你将知道你的处境并不是惟一的——不分国别与种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都曾经在青春的泥淖中挣扎过。这里,我们请来了四位电影爱好者,和大家聊聊深深镌刻在他们记忆之中的青春主题电影。  相似文献   

10.
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标准之一是有没有深刻地反映人性。青春期是人格逐渐养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少年,既不懂得妥协,也不懂得掩饰,他们有最真实的痛与快、爱和恨,有最质朴的愿望和最大胆的梦想。所以,许多电影大师把镜头伸向了青春时代,在这里寻找人性中美或丑的发源地,记录下有关成长的一切;所以,成长中的少年看看青春主题电影,或许可以更好地了解成长中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你将知道你的处境并不是惟一的——不分国别与种族,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都曾经在青春的泥淖中挣扎过。这里,我们请来了四位电影爱好者,和大家聊聊深深镌刻在他们记忆之中的青春主题电影。  相似文献   

11.
言宴 《中学生百科》2014,(Z3):14-15
青春样板初中时喜欢看台湾片,觉得年轻演员们演绎的就是我们的青春。上高中后,便有些烦蹂,甚至感到悲哀,因为电影里能找到的只是局部的青春。因为年轻,所以有资本挥霍青春?这在电影中,只是一句不痛不痒的口号,而在现实中,鲜有人敢去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2.
由王一淳编剧并导演的电影《黑处有什么》假商业悬疑之名与青春叙事之形,而行社会写实之实,为当代中国独立电影冲破商业巨制的重围树立了典范。影片通过巧妙的叙事艺术,重新审视存留在少女青春记忆中的20世纪90年代,并在揭开时代残酷侧面的同时警醒当下观者,颇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3.
丁满 《新作文》2013,(9):15
"新"青春文学早已不再新。如果想要知道这股"青春文学"之风是从何时吹起的,那可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从时效性上来讲,"青春文学"无论是书籍还是其衍生而出的电影,都是极受环境影响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几乎每一个时代热播或者热映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是在消费青春,只是近几年,我们才把这个观点提炼出来而已。比如小说《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裂成的》,比如电影《洪湖赤卫队》《闪闪的红星》等,很多老一辈人每次看的时候都热泪盈眶,因为这是那个年代的青春。所以说,青春文学的概念早已不是未出阁的大姑  相似文献   

14.
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青春电影掀起了一股新热潮,郑芬芬成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本文以她的《沉睡的青春》和《听说》这两部青春电影为例,从电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位女导演是如何表述她的青春絮语的,从而探讨郑芬芬导演青春电影的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也由此一窥台湾青春电影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5.
青春,仿佛是个泛滥的字眼,可大家似乎并不反感,仍不知疲倦诉说着青春。对于十六七的我们而言,青春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痒,是一种潜在身上的暗物质。我们总喜欢假装朝它挥手作别,然后频频回望;我们还会在涂抹着青春二字的"墓碑"前感慨良久,以为自己老了。事实上是:我们都还青春,都还在路上。青春是动人的情歌,是落寞的狂欢,更是干净纯粹的感觉,带点天真和单纯,像是有无限可能的小说。但青春也是你我身上的暗潮,它曾伤害过别人,偶尔也弄伤了自己。好与坏似乎都在这个美好的年纪发生。而青春电影让这些冰与火的元素凸显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似乎成了青春题材电影的大热年。赵薇的毕业作品《致青春》票房破七亿,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卷走了五亿票房,郭敬明的《小时代》10天轰下了四亿人民币。青春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它成了一个包装精致的诱饵,每一味调味剂都奔着你心底保留的角落而去。因为永不过时的话题性和强烈的号召力,每一部青春电影都带起了一股关于青春的回忆和关于青春的热议。郭敬明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三观论:关于成功——"要成功,要白手起家,一路飞黄腾达,最后站在财富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7.
青春是什么?是畅销书和热映电影里的“热血”故事吗?还是月起月沉之间你我经历的细碎时光呢?我是你的同学 我是你同学,和你一起感受着斑斓的大学生活、逃课、考试、社团、网购、恋爱、旅游……有快乐,有拧巴;有得意,有失落总之,平凡且不甘平庸的我们每天都试图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头上有太阳,脚底有弹簧的;住毕业生很开心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一起分享我们青春最弥足珍贵的校园体验吧。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对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病毒营销分析,阐明《致青春》的传播营销策略,并指出病毒营销在电影营销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青春的表现形式可以有N种,青春电影却只有两种:要么唯美,要么残酷。唯美也好,残酷也罢,终究是要把我们给感动,甚至感动得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青春,可用来形容的词,着实不少。日本导演大岛渚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拍过一部电影,名字叫《青春残酷物语》。这个片名后来被经常引用,"残酷"也一度成了青春的代名词。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虽然有些许的忧伤,但青春的色彩也还可以是很明媚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主人公马小军浑身上下充满了野性和燃烧的激情;在《蓝色大门》里面,一个高中女生的清新淡雅,一个高中男生的开朗乐观,都散发出温馨与纯真的气息;在《十七岁的单车》里面,在《盛夏光年》里面……这些影片里的男女主人公年龄大致与我们相仿,有的和我们一样还生活在校园当中,有的却已过早地踏上了谋生之路,生活可能有所不同,青春的色彩却相差无几,就让我们在以下四部电影那流光溢彩的影像里去触摸青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