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几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它在物理学中应用特别广泛。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某个问题(如物理量等)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过分析这个改变的因素与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或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探究机械效率和动能的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重要研究方法.当研究的物理量涉及多个因素时,它是被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某物理量和影响它的几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设法把另外的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然后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会用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某个物理量跟其他自变物理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其他剩余的物理量,使之相同,即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最终得到所要研究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或探索某些规律,首先要分析影响研究对象的几个因素,通过每一步骤的实验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几个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研究该因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然后再逐一改变各个因素,最终得出完整的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可以说“控制变量法”是实验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是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维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如图,三根音管被敲击时能依次发出“1”、“3”、“5”,两只音锤同时从“1”开始,以相同的节拍往复敲击这三根音管,不同的是:甲锤每拍移动一位(左中右中左中右……),乙锤则在两端各有一拍不移位(左中右右中左左中右……).在第200拍时,你听到的是( ).  相似文献   

7.
定性研究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演示实验。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控制变量”的基本实验方法,辨别“电功”与“电热”的区别以及培养学生认识从实验中得出的焦耳定律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科学态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演示定性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也是一个耗时多、难操作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出现混联电路),至少要连接三个电路,分两次实验。尤其在显示电热多少时,要取三个规格相同的烧瓶。…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实验目的教科书对本节实验目的的表述是〔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这种表述方式简单明确,概括性强,教师要做好这个实验,则必须有更为具体明确的目的。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和“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确定如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知道沸腾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发生条件。(特征:①水中有大量汽泡上升;②水面剧烈波动;③吸热恒温等。条件:持续吸热。)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沸腾跟蒸发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沸点是液体的特性之一。3.初步了…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大多数形容词在表示“比较……”、“最……”这样的意义时,要用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原来的形式称为原级。怎样正确判断在句子中该用哪一种形式呢?本文试对形容词级别的用法作一简述,供同学们参考。一、原级的用法1.句中没有别的比较对象,只是对某人或某物加以描述时,要用原级。例如:Shehasanewcomputer.(她有一台新电脑。)2.A和B相比较,表示程度相同时,用句式“A+谓语动词+as+形容词原级+as+B”。例如:TomisashonestasJohn.(汤姆和约翰一样诚实。)Thisjacketisascheapasthatone.(这件茄克衫…  相似文献   

10.
题目某同学按如图a、图b所示的电路分别进行实验,在这两个电路中,电阻R1、R2为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2所示.问题:(1)对电路和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表1中的实验数据是根据图(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测得的.(2)已知表1、表2中各有一个记录数据有错,指出各是第几次数据有错,并加以纠正.(3)两定值电阻R1∶R2=.(4)分析(选填“图a”或“图b”)所示电路中电表与电表(填表中电表符号)的示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当电阻(选…  相似文献   

11.
张庆曦 《中学理科》2002,(10):21-28,47
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具体方法是按图17-1所示电路:(1)先保持电阻R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来改变R两端电压,观察通过R的电流情况,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1.-able以“-able”结尾的形容词一般有两种情况: (1)v.+able→adj.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形容词其意义为“能……的”、“可以(被)……的”、“适合于……的”、“值得……的”等,即有被动含义。例如:reliable(可以依靠的),drinkable(以饮用的),eatable(可食用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连接体,通常是指某些通过相互作用力(绳子拉力、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等)互相联系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在连接体问题中,常有两种题型:两个或多连接体的加速度相同或加速度不同.用到的解题方法有两种——“整体法”和“隔离法”.  相似文献   

14.
“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用其中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医疗上使用的酒精溶液,就可以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而成,该溶液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145页)这种表述方法,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两种液体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两液体体积之和.实际上两种液体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一般都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为了中学教材的科学性、严密性,建议:溶质的体积分数表述使用“国标”,即溶质的体积分数为:“溶液中溶质域溶剂)的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例如,乙醇体…  相似文献   

15.
用喷泉实验装置做甲烷的氯代反应江苏江都一中(225200)孙建农装置:与“氯化氢在水里的溶解”即“喷泉实验”装置相同(不用滴管),见图.P:石蕊溶液实验步骤与现象:1.取一只250ml圆底烧瓶,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4体积氯气和1体...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有些名词“身兼两职”,也就是说,有些名词既可用作可数名词,也可用作不可数名词,但两种用法的含义却大有区别。请看:1.fish fish用作可数名词,指鱼的尾数时,单数和复数形式相同,如:one fish(一条鱼),two fish(两条鱼);指鱼的种类时,可用复数形式fishes,如:two fishes(两种鱼)。fish 用作不可数名词时,无复数形式,意思是“鱼肉”。例如:There is some fish on the table.桌上有一些鱼肉。2.hair hair用作可数名词时,指“一根根头发”,其复数形式为hairs;用作不可数名词时,指“毛发”,也可通指头发。例如:  相似文献   

17.
肖斌 《物理教师》2008,29(3):39-40
在二期课改高一物理教材(上科版)中,新加入“油膜法估测单分子的大小”实验.其中测定不规则油膜面积是个难点.测定不规则图形面积有两种思路:(1)直接测量.例如书本上介绍的“方格纸法”;(2)间接测量.即借助其他物理量间接测量.“方格纸法”的误差不小,操作也不方便.在这里。我们选用第2种.  相似文献   

18.
“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波利亚).“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康德).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的一种推理方法,其思维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控制变量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容易掌握,又非常实用的推理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本质,使之主次分明,更具针对性。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一些变量,使所要研究的变量关系突现出来。这里所谓的“控制”,就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得不是问题研究对象的物理量保持不变或相等的关系,然后比较、研究所突现出来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何种因素有关,进而阐述电阻的特性时,由于与导体电阻有关的物理量是很多的,于是,在实验时,可选取相同材料(如皆为镍铬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高度抽象,用单个词或者短语(词组)表述。一种是具体压缩,用主谓句或者复句、句群表述。比如第七册《劳动最有滋味》的主要内容,抽象表述即为:文章写了劳动的滋味、目的、乐趣、体会。具体表述为:文章写了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滋味);“我”小时候,为了挣点钱过年,全家人都必须积极劳动(目的);到年关还忙着筹备自家的过年物品(乐趣);“我”体会到劳动换来的东西硬正,劳动使人骨头硬,自信心强(体会)。这两种表述方式体现着对内容的两种理解——抽象理解和具体理解。这两种理解是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