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教育理论进行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元研究方式。一般以教育理论本身所负载的主要观点与理想追求,科学信念与方法基础或形式特征与认识规范为主要分析指标,将教育理论按照不同的思路分成不同的形态,以获得对教育理论本质的清晰认识或是澄清教育理论的性质成分。基于此,教育理论形态分析有三条主要路径,即教育学流派论的分析路径、教育学范式论的分析路径以及教育学认识论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2.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否坚持为教育实践服务以及如何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实践取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基本问题,不同时期的教育学研究在此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立场.面对自身的价值危机,现代教育学体系需要实现更为彻底的实践取向,即在整体上转变为实践教育学体系,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行动提供支持应成为整个教育学体系的根本取向.实践教育学体系在逻辑上应该包括提供教育认识的教育学板块和支持具体教育行动的教育学板块,可以分别称为教育认识论与教育行动论.从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发展实践教育学体系需要重点建设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实践提供明智建议的教育行动论,并在关注教育复杂性的背景下加强对教育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这一新的理论研究课题,并且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的相关理论资源和方法借鉴进行了概说,最后尝试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的主要论域进行了划定.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讨论的世纪问题。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单一论、中介论、结合论、综合论四类观点。每类观点又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观点。通过梳理、归纳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发现教育学学科性质既与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有关,也与对教育学学科任务、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关。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教育学这一学科性质呼唤其应精加工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这一新的理论研究课题,并且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的相关理论资源和方法借鉴进行了概说,最后尝试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的主要论域进行了划定。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有较大内涵拓展空间的内容方面。这些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与行为特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构成及规律表现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特征一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运用传统思路和方法已很难具有合理的解释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其本身的属性与满足各种不同社会主体的丰富需求之间的对应程度考察。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表现为动态的各种教学论复合交融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带来了认知的困难性。不可忽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理论难点还在于社会现实对一定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概念既是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基本需要,也是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问题以及如何认识教育学中已有概念问题,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会促逼着人们理性和科学地认识教育学科的人文社会性,而非僵硬的把教育学变得科学化、工程化和技术化。其实,没有非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教育学,也没有非人文主义的科学教育学。不能以一种"原罪论"推定形式,认定教育学核心概念体系是糟糕的,并以一种形如赫尔巴特式的科学主义的"法度"来度量今天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决不可简单套用某种逻辑规范,教育作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教育学主要还是一类主观性学科、价值性学科,是一类人文学科。教育学研究中的结果决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或"好与坏"的术语来衡量,只能用"差别与影响"来概括,这也是人文学科研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于龙 《当代教育科学》2006,(3):11-13,17
在从分科教学法到分科教学论发展过程当中,外来教育学的涌进、课程论与教学论等教育理论因素的渗透。使得分科教育教学研究不再单线行进,而呈现出纵横变错的多元发展态势。由于对多元发展的格局认识不清,各持立场有所不同,所以在学科教育谱系的各层面大都出现了概念混乱、层级越轨的情况。作为整体性的学科教育学如何才能在学科教育谱系中找到准确的定位,从实然的混乱局面进化到应然的条理阶段,有赖于对这一关键节点上的发展变化作出的清晰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