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评介中国近现代美学家张竞生的代表作《美的人生观》.提出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张竞生的美学思想:生命是“美的人生观”的逻辑起点;生活是“美的人生观”的研究对象;扩张力是“美的人生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本刊总第二十一期《张竞生思想剖析》的续文。张竞生博士是昔年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是二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化界风云人物。他一生潜心研究美学,主张建立“美治社会”。他曾以《美的人生观》、《爱情定则》、《美的社会组织法》等著作驰名于世,但又以《性史》一书触犯了封建意识禁区而受到一般舆论指责,到二十年代后期便消声匿迹。对待这样人物,今天应重新以马列主义观点给予正确分析、评价。本文即承接上文,着重分析了张竞生“美治社会”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和进化论观点的意义,从中找出其合理内核并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心理学第八届学术年会上,张竞生的名字才首次出现于我国心理科学之林。张竟生(1888—1970)字公室,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所谓竞生,取自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成为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期间参与南北议和,任南方议和团外交部秘书。1912年公费留学法国,先在巴黎大学攻读哲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5.
在重新评价“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提出的这一对命题的本来意义和实质,本文主要就宋明时期有关哲学家的思想作一点简介。一、“一分为二”的提出和演变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殷周之际的《易经》已含有矛盾观念的萌芽,春秋战国时的《易传》作者,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分而为二以象两”的观点,含有“一分为二”的思想。隋代杨上善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相似文献   

6.
张竞生于北大任教时,著有《普遍的逻辑》一书,颇有创见,但历来很少有人研究。其实他一生富有创造性的性学研究与他正确的逻辑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他的《普遍的逻辑》一书的内容及其渊源分析,探索他一生的科学成就的思维方法。这对于张竞生的思想研究和学说理解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竞生是“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出于本人的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张竞生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优生节育的主张,并从各个方面论述了节育优生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传统生育观念具有颠覆意义,对中国生育观的近代化,妇女解放和优生善种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庄文敏 《山东教育科研》2014,(10):I0006-I0006
2009年得朋友推荐,获张培忠著、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一书。通览全书后,有种扼腕的感动。在惊叹传主故事精彩纷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本书不仅复活了一个“文妖”与“先知”,更写出了传主宛如无字墓志铭般--“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的精神境界!站在现代建设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出师表》中“深入不毛”之“不毛”,课本注为“不生草木的地方”,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地处我国西南的云南省一带并非沙漠之地,且雨水调和,气候宜人,岂有不生草木之理?这无疑是正确的。然他们在提出异议的同时,又都将“毛”说成是“苗”的通借,认为“不毛”即“不苗”(参见贵刊82年12期《出师表》补注》二)。愚以为此说亦不妥,它不符合通借的常规。洪诚先生在《训诂学讲义》中说:“就通借的可能性讲,凡是同  相似文献   

10.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乎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许慎的意思是:姓,是用来表明人们出生的缘由、地点或人们的德性的。古代的神圣的始祖母,被上天感应,生下后代,这后代因此被称为天子。“姓”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左传·隐公八年》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的话。 “因生以赐姓”,前人异说较多。  相似文献   

11.
西周金文《倗生簋》“典”的交易性质是个难题。由殷周“典”的义项、《倗生簋》铭文的补充释读,可以证明《倗生簋》“典”训“主”,指仅次于所有权的皮权的买卖。此类“典”指占有与厢益的转让或部分转让,为活卖制度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飞白”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格谓之“飞白”。《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嘉平公子》,说的是嘉平公子外秀内拙,“谕仆帖”上错别字满篇,“花椒”写做,“花菽”,“生姜”写做“生江”,“可恨”写做“可浪”,其妻羞之,写诗一首云:何事可浪? 花菽生江;有婿如此, 不如为娼! 《坚瓠七集》(四)也有一则故事,写一个托庇祖荫做苏州通判的人,将“翁仲”读倣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篇课文是《冰箱里的争吵》。“争”是个生字,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记住这个字,抛出了一个“球”:用什么办法来学会这个“争”字?生:我想给“争”找朋友,争,争,争,争吵的争。生:我想给“争”找朋友,斗争的争。师:不错,有另外方面的吗?生:“争”有6画。生:风筝的筝,去掉竹字头,就是“争”。写笔顺,撇、横撇、横折、横、横、竖钩,共6画。师:好的,你们注意了它的笔顺、笔画和字形,还有不同学法吗?生:我想给“争”说句话,我要争当明星队员。师:好哇,很有志气,而且把这个“争”字也用得很好。生:我想给“争”编儿歌,“静…  相似文献   

14.
释“霸”     
王霸之“霸”古来常见,但正如《说文解字段注》云:“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王霸之“霸”义并非“霸”之本义。 许慎《说文》曰:“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雨革)声。《周书》曰哉生霸。” 段玉裁注曰:“霸魄迭韵。乡饮酒义曰,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马注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按已上皆谓月初生明为霸。而律历志曰,死霸,朔也:生霸,望  相似文献   

15.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16.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课本第75页注(12):“[早生华(hue)发]。华发,花白的头发。”教材将表义为“头发花白”的“华”读作“hua,”大误。  相似文献   

17.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中《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名作。课本第15页注释⑩“[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其中“红日已从海上升起”一说似有不妥。因为“海”在古诗词中多指江,如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  相似文献   

18.
“先生”一词最早见于西周至春秋年间。《诗经·大雅》中的《生民》说:“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这里的“先生”是始生的意思,即现在所说的“头生”。《论语》也有“有酒食,先生馔”的记载。这里的“先生”,指父兄长辈。稍后,在《孟子》中有:“先生为何出此言也?”这里面指的“先生”又有了  相似文献   

19.
老师点评:还未见过面的新生张竞,为此题与家长“吵”得难解难分,几番周折,他勇敢地和我通了电话……真的使我感动.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5课选用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水经注·江水》节选)一文,文中“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中“怪柏”一词应为“柽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