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扬演奏中真正能动人心弦的乐曲要求演奏者不仅具有娴熟的技巧,还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一首乐曲,惟有感动自己尔后才能打动听众.扬琴演奏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表演的艺术,只有演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技艺、真实的情感才能由内而外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扬琴演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徐婷婷 《美育学刊》2020,11(2):62-66
贝拉·巴托克是将钢琴打击乐化处理发展到顶峰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主题(动机)、调式调性、和声、节奏等要素,是其音乐构成的技术特点,也是他对钢琴打击乐化处理的方法,以及这种处理方法在乐曲中扮演的角色。总结演奏者如何运用更为合理的演奏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诠释作品要点,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想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不是简单地把音符弹奏出来就万事大吉,如不理解乐曲内容和音乐表现方面的具体要求,就很难把乐曲的意境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演奏者认真研究作品的内容与音乐表现,并与熟练的演奏技巧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在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追求中,中国的作曲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作品的旋律、调式、曲式以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小提琴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5.
钢琴伴奏的音色控制比钢琴独奏的音色控制更加丰富,要求更高。它除了具有钢琴独奏音色控制的一切基本内容外,还有它自己一些独特的特征。比如,钢琴独奏的音色需要是完全服从于音乐表现和个人心境的这一逻辑需要的。演奏者通过双手把作曲家和演奏者自己的心态表现出来。在尊重和细致的把握作曲家的音乐思想之后,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思想理解来展示自己的心灵境界,可以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毫无顾忌地发泄出来,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控制来展示对美好的、幸福的、悲哀的、愤怒的等等境界和情感的理解,并通过这些不同的音色来…  相似文献   

6.
杨锦 《美育学刊》2024,(1):49-56
1989年盛宗亮应钢琴家彼得·瑟金委约创作了《我的歌》。作品将中国民间曲调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表达了作曲家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作曲家本人创作观念的影响。分析盛宗亮对中国民间旋律的有效引用,有助于从演奏者的角度阐释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民间曲调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7.
现今的社会中,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在音乐发生的过程中,情感表达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只有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将乐曲所包含的情感及思想表达得透彻,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8.
《惠山泥人印象》组曲是作曲家李遇秋最成功的手风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和声手法、调性布局与同时代的手风琴作品相比有许多创新之处。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新颖的调性布局,把和声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这在民族风格手风琴作品匮乏的今天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钢琴的普及对于钢琴音乐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钢琴爱好者往往会在如何演奏好一首乐曲上犯愁。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的弹奏方法 1.重量的运用及转移 正确的触键方法是发声比较柔和、有余音,有种掉下去的感觉,手的指关节要结实,每个音都要放到底。这里所用的力量是整个胳膊的实际重量,手指起到的只是个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要保持肩、肘、腕的放松。  相似文献   

10.
德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抒情性的浪漫主义风格歌曲.舒伯特,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只有短暂的三十一年,但却谱写了德国艺术歌曲的永恒.《菩提树》就是其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作曲者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为听众描绘了一个流浪者独在异乡旅途中的心理波折,把一首歌从音乐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不但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更反映出作曲家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意象集Ⅱ》是法国伟大作曲家德彪西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意象集Ⅱ》中共包括三首乐曲,分别为《金鱼》、《透过树叶间的钟声》、以及《月落荒寺》。在这些乐曲当中,德彪西通过对创作意识以及手法的大胆革新,使作品体现出了独具个性的价值,彰显了德彪西对和声配合以及声部织体的驾驭能力,彰显了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能够使我们对《意象集Ⅱ》的演奏更加驾轻就熟,进而达到深化与升华《意象集Ⅱ》音乐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钢琴音乐家和作曲家,崔世光先生在其创作生涯中,一直执着于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其音乐创作风格为:其一,创作中"中西结合"的平衡性;其二,钢琴技巧与音乐思维结合的合理性。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以其优美动听、耐人寻味、平易近人的特点给中外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韦伯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韦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乐曲的结构中韦伯主张自由,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就《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达上所体现的音乐理念,并且进一步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十分有利,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原本性音乐",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做为听众,而是要求学生作为演奏者参与进来.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能够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对于提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有着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价值,为提高幼儿音乐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的乐器演奏一定与演奏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协同表演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表演尤其如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钢琴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学习者与演奏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协同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协同能力的三个途径,以此为钢琴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花费将近两年时间倾力创作的音乐作品,在继承传统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创新,凸显了作者厚实的音乐实力和丰富的音乐灵感。莫扎特通过使用"双呈示部"和"华丽乐段"的"古典协奏曲"形式来展现音乐无限艺术魅力,在融入交响性和戏剧性的基础上使用了极度悲伤的小调,颠覆了以往欢快情绪的协奏曲模式。通过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三个乐章演奏技巧的研究来为演奏者提供借鉴之处,引导其用心感悟作品的特征和韵味,为听众呈现一场音乐盛宴。  相似文献   

17.
演奏者在通过对作品内涵的正确了解、理解,又经过独立思考、心理体验与感悟之后,演奏出来的具有演奏者个性、风格、特点的演奏过程.怎样使得这个艺术再创造得以实现并有开拓性,这不但需要有良好的演奏技巧为基础,更重要的还在于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社会实践及较好的音乐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8.
笛子演奏的再创作,做到对乐曲主题思想的理解,乐曲风格的把握,美感韵味的表现,音色恰当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及巧妙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9.
音色决非是一个简单或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音乐内涵、创作者的意图和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相联系的。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是通过变音器的选用、风箱及触键的紧密配合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钢琴视奏的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钢琴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构成。钢琴视奏的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练习目标、练习方法以及速度和流畅性,重视培养学习钢琴的视奏能力,解决钢琴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莫扎特曾说;“视奏的技巧,就是把一首乐曲,以应有的速度演奏出来,还要表现出应有的表情和情趣,使聆听者觉得仿佛是作曲家本人在弹奏一样。”钢琴学习中视奏速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率和程度,以及学习新作品的信心和积极性。现如今钢琴教学普及化,科学地认识视奏,是培养更多热爱钢琴演奏,热爱音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此文就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