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的文学媒介研究应深入到文学文本领域。媒介选择是文学文本在书写过程中众多可选择的符号之一,并直接从文学文本内部直接参与意义生产;文学媒介在作品内部构筑一个各元素交叉与融合的信息情景,在作品与受众的交流中,则成为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解码的参照物;媒介形成的隐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新媒介形态的诞生总会对其触及的艺术文本产生影响。媒介融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扩大了艺术文本的传播渠道,拓展了艺术传播的传播空间,激发了大众参与艺术文本传播生产的活力,另一方面,它又助长了以理性深刻为特征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媒介融合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何保持媒介融合对艺术文本传播的正影响,削弱负影响,已摆在所有关心当下艺术传播前景的人眼前。  相似文献   

3.
文本与影视的交互性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影视业在完成从"新技术"向"新媒介"这一脱胎换骨式的转型过程中,文学文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内容灌注"作用。当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也在塑造和改变着当代文学文本的创作和审美接受方式。"互文性"概念的引入,进一步阐释了影视媒介与文本媒介的改编与转换生成的关系,再次证明了新老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共生的规律,并逻辑地生发出"媒介间性"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媒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媒介研究之前,首先要确定"媒介"是什么,媒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联系中国和西方文化历史,媒介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相应地,其外延随内涵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传播学的"拉斯韦尔模式",媒介研究的对象应该涵盖媒介机构、媒介文本、媒介技术、媒介受众及媒介社会效果五个方面。这样,我们方能理清媒介研究、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批判)几类研究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研究前提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相似文献   

5.
动态性已成为当下学界对文学性的普遍认识。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中心,建立作者与世界、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话语伙伴关系,在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景物的建构过程中,文学文本亦呈现出动态性的生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80后"文学以作家出生年代命名,它处身的时代氛围凸显了其代际的差异。"80后"文学较以往的写作更明显地突出了青春的元素,承平的社会历史难以将"救亡"、"革命"等诉求渗透进文本而成为深厚的根基。图书的出版发行成为"80后"文学的关键性一环,出版集团通过伴随文本重构文学,并且以团队的力量生产文学,资本市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80后"文学。印刷媒介的变迁和网络媒介的兴起构筑着"80后"文学新的机遇和危机。  相似文献   

7.
文学性是文学文本的生存之源,变异是文本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文体又是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鉴于此,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译者在解构与重构文学文本时,针对原文变异的语言形式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在译文中产生的文体效果,旨在强调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对文学文本的重要性,敦促译者提高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文学传媒方式的一次革命,文学从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符号"为主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符号革命"。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从宏观角度而言,文学的地位被边缘化,媒介的地位被中心化;从微观角度而言,传统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作者、读者、作品、等构成要素也在发生嬗变,此外,编辑、出版商、销售商等与媒介相关的人员地位的凸显,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生态平衡。因而,新的诗学——大众传媒诗学———的构建就成了摆在文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市场化因素加上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使文学性要素渗透到文化生活领域的诸多部门,当代文学的"泛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与先秦文学的存在状况极其相似。文章将两种文学现象并置并加以对照,考量其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当下文学的基本脉络加以梳理,从而观照其在新世纪的走向,由此来理解当代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家村札记》在杂文史或者说新中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面世时其作为政治文本的一面远远大于其文学性的一面,并且留下的研究资料也多为政治方面的,对其作为文学文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其作为文学文本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作为政治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和作为文学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及对其的研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出版媒介对文学出版和文学各要素有深刻影响。刻写实物媒介的庄重性和厚重性,赋予了其载负的文学出版物和文学各要素以庄重性和简洁性;抄刻纸媒介影响了文学创作主体的组成、写作者的创作思维、文学出版物形态和接受者群体的变化,从而促成了文学中形象的丰富性和具体的生动性;机械印刷纸媒介带来文学出版的商业化和文学出版物功能的社会化。以媒介为视角,可以增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媒介和古代文学出版相依共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层面的要素,对文学性文本作出自身的观照、感悟与判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托文本情境,品析语言的本真滋味;要聚焦作者语境,获取语言的对应体验;要置放文化语境,洞察文本的创作密码,从而提升文学性文本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纵观媒介发展史,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学活动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文学性文本的诗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文本诗意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要正确解读文本、回归课堂,必须通过科学解读文本,运用合适的手段及根据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纵观媒介发展史,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学活动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具有空间虚拟、身份漂移与小众传播的媒介特质,这使文学交流在接触手段上极大的摆脱了空间、身份与文本获得的限制,拓展了交流的广度、深度与信度,克服了文本与读者交流的“不平衡性”性从而促进了文学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学媒介存在层次性,媒介不同,对文学的修辞介入方式也不同。互联网时代,文字的抽象概念性魅力削弱,文学媒体的影响主体化,整个媒介语境十分嘈杂。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话语易于采用一定的媒介修辞策略,如标题一反含蓄蕴藉,直入主题,情节故事性强等,表现出较强的消遣娱乐性。文学媒介修辞的娱乐偏向以主导的方式存在,表现在修辞文本上,贯穿于修辞活动中,这打破了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但也使得文学成为当代符号危机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在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文本诸如电影、电视、摄影、网络逐渐以传播方式上的优越性取代了语言文字文本的权威地位。但是语言文字文本有其固有的审美特质和人文属性,在与电子媒介文本的异质和互渗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在于理论成为教学的主要甚至全部内容,而文学或文学性则被淹没。面对理论重负和文学缺失,不妨把文学理论教学建构成以"文学性"为中心的动态结构,即由教师、文本、学生和世界这四要素彼此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而只有通过文本阅读与批评相结合,才有可能发现隐藏在文本与世界、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呼应的"文学性",才有可能在各要素的彼此关联中保持结构的对话性、整体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