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同森 《教育与职业》2006,(27):182-183
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人的灵魂。人的灵魂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素质教育应当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它必须做到三个方面: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教育必须有信仰和世界观;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必须导向人类灵魂之根源。  相似文献   

2.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而真善美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为此,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真善美,塑造高尚师德。“真”即思想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首先,教师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启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事业,是崇高、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觉地投身于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安阳市八中周晓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教师所从事的不是谋食谋衣、谋名谋利的职业,而是追求真善美,剔除假恶丑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修...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产生于人类活动,又必然统一于人类活动;而真善美的统一则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是主客体关系的理想模式,也是人类追求的完善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黄舜姬 《广东教育》2003,(10):66-6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灵魂只有是真善美的,才能培养出同样真善美的学生。当我是学生时,我祈望我的老师是一个热爱、尊重学生的人。在我取得好成绩时,他能给予肯定和赞扬,那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在我犯错误时,他不当众责骂,给我留下自尊,让我醒悟悔改。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理解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场作文】守住灵魂的本真许岚什么是灵魂的本真?灵魂的本真就是人的本原,集中体现为真善美。守住灵魂的本真,就是要守住真善美。在墨尔本电影节上,贾樟柯等导演面临着艰难抉择。一方面是名利的诱惑——电影热映和名声鹊起,另一方面是可能受损害的民族利益;一方面是个人成名的梦想,另一方面是民族  相似文献   

8.
大学课堂教学“四步曲”叙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讲解基础知识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揭示潜于知识的特殊规律是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传授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大学课堂教学最诱人的乐章,陶冶真善美是大学课堂教学“金字塔”结构的最高层次,也是中国教育的永恒主题。要使教师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不是教书匠,策划与落实课堂教学“四步曲”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更是艺术的本质,是艺术教育的审美底线。在艺术教学中离不开真善美这一基本意识形态。”善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的意义所在,也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真善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少玉 《教育文汇》2013,(18):34-35
真善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方向,其中求知识之“真”是前提,求道德之“善”是灵魂,求艺术之“美”是手段。我们应该注重发掘历史教学中的真善美,让真善美时时充斥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德育观念悄悄地发生剧变 ,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观受到了挑战。而德育 ,尤其是主渠道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也相应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何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 ,使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 ,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一、应塑造灵魂灵魂指的是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永恒的终极价值追求。信仰、世界观、价值观是灵魂的核心 ,它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 ,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持有的理念 ;理想和道德是灵魂的直接体现。有灵魂的人应是这样一个人 :即他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关注智慧 ,有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语言五忌教师的语言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教师自身的修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语言不但事关教师形象,而且具有教育和表率的功能。一般说来,教师的语言既要符合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又要符合真善美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一忌违反政治上的要求。改...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文精神.一般说来.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和幸福为终极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工程,教育工作者应该而且必须让学生树立"要先做学问后做人"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文从如何"作文"、如何"做人"及如何协调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着手,全面细致的描述了"教"与"学"合一性。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的职业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承担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精神、高超的教育智慧等职业品格。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引领社会潮流,传播和创新优秀文化,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丽 《教育探索》2002,(10):39-41
教育是一种促进转化的活动。这种转化是通过自我意识来实现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密切相关,因而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追求的是人的情感与灵魂的唤醒与升华,即美的教育,美的理想体现在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中。  相似文献   

18.
康德"三大批判"按顺序分别探讨真、善和美,所以人们习惯用"真善美"表述三者顺序,并将其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但"真善美"的表述方式不仅和康德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初衷不一致,而且"善"高于"美"。中国文化是一个以"道"为灵魂、以"合"为途径、以"和"为目标的和谐文化,因此当以"善"为最高境界,守住"善本位",既可以按"真美善",也可以按"美真善"的路径去努力,实现"殊途同归"。人的真正本质就是追求以"真善美"的统一为目标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实施有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真善美是当今社会价值观念追求的最大交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证,而思政教育也将对真善美的诠释和引导作为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在思政教育中作为力量形态而存在,真具有真理性,善具有价值性,而美则是艺术性的体现。本文着重于对真善美的力量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思政课教育对真善美的诠释和教育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