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敏 《科教文汇》2010,(31):65-67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是结构主义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在文学批评领域。这一方法主要是主张我们在头脑中通过比较对立的双方来进行思考,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文借助这一方法来分析著名美国作家金·斯达福德的短篇小说《在动物园》,指出其中存在三对鲜明的二元对立:本我——超我,喜——悲,爱——恨。这些对立鲜明、生动、感人肺腑,把握这些二元对立对我们理解整个文章的篇章结构、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课堂文化视野下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 《今日科苑》2010,(18):189-190
审视课程改革下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依然存在着"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两种对立的教学模式。究其成因,教师课堂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曲解。对此,改革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推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民主化,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礼貌原则是每个社会和个体所广泛使用的交际手段,但是不同的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所衍生的礼貌原则的内涵、方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书哪里进行.简要回顾了中外学者对礼貌原则的研究过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礼貌的差异,揭示出中西方礼貌原则及策略的差异在本质上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出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交际双方没有获得文化认同.因而文化认同原则是促使跨文化交际成功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勃朗宁在他的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塑造了两个拥有对立人格的角色——公爵和公爵夫人。本文将运用二元对立理论来分析诗中的二元对立的意象和结构。勃朗宁通过比较费拉拉公爵自私无情和公爵夫人的天真善良,公爵的端正外表和丑陋内心,说者的炫耀和听者的沉默,鞭挞了英国贵族阶级对他人生命的蔑视。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者总是他所处时代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语境,使新国学明显具有多元文化的“格调”。它通过对二元对立模式的解构和对他者的开放,无论是空间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还是历时的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化,或者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学院文化、革命文化,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活动的空间,既相互激荡又共存互创,以不曾有的多样性文化生态,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郭丽彬 《科教文汇》2014,(4):115-116
罗伯特·勃朗宁在他的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塑造了两个拥有对立人格的角色---公爵和公爵夫人。本文将运用二元对立理论来分析诗中的二元对立的意象和结构。勃朗宁通过比较费拉拉公爵自私无情和公爵夫人的天真善良,公爵的端正外表和丑陋内心,说者的炫耀和听者的沉默,鞭挞了英国贵族阶级对他人生命的蔑视。  相似文献   

8.
盘旋 《中国科技信息》2011,(6):111-112,120
《菊花与刀》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具有"菊花"和"刀"所象征的二重性特点的日本文化面貌。此书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一向被认为对美国战后成功地接管日本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是人类学应用的成功例证。本文在肯定《菊花与刀》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学应用的这种"成功",并反思作者所持的文化特殊论立场客观上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展示了《道德经》俄译本出现的路径,阐述其在异域传播中对异质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语境"中被或接纳或排斥的情况。《道德经》俄译本的出现和对其多种翻译、注释、解读和接纳,反映出不同文化间"异则相生,同则不继"的思想,尝试揭示两种文化中民族精神世界所存在的共性,探究在俄罗斯"无为无不为"的和谐性对二元对立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梅 《科教文汇》2010,(12):88-88,91
教育部新近制定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前言部分"二.课程的基本理念"第8条就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其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倡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的文化价值的含义是广泛的,本文从数学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其他学科中的作用、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来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并阐述其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明娟 《科教文汇》2012,(26):140-142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日新月异,随之诞生的各种新词怪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在以前也不存在任何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且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可以说,它们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可译"的。由于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解决这一"不可译"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groove一词展开来对西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21):16-17
世界上最老的"阿舍利"石器人们已知最早的石器是从大块石头上以粗糙的方式凿下来的简单石片,称为"奥尔德沃"。其次是比较先进的"阿舍利"文化,其代表是叶子形状的双面工具,或称为"手斧"。"阿舍利"被认为是直立人的特征技术。然而,"阿舍利"文化出现的时间仍不清楚,因为时间在140万年以上、年代比较确定的地点很少。  相似文献   

14.
赵国锋  张沛 《内江科技》2006,27(5):103-103,105
文章通过中西文化传统中的科技思维模式、语言符号、经济基础所孕育的文化氛围、中西文化传统所塑造的整个社会文化制度以及这些因素所营造的社会环境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来说明近代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汤晓虹 《科教文汇》2012,(1):106-107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人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本文对数学语言所显示出来的文化韵味,数学历史凸现的文化底蕴以及数学活动展现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阐释出"数学文化"到底应该"取"还是"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充分分析渠口小学的历史与现状后,提出创建"耕读文化"特色学校的目的与意义,进而分析古代楠溪耕读文化的产生及其走向成熟的历程,探求耕读文化在现当代学校教育中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阐述了当前创建"耕读文化"特色学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江西的冥俗     
江西自古就有"崇觋"的风尚,风水与阴阳之说更是植根民间。在赣鄱流域文化带,我们依稀可从当地的冥事中窥见古礼遗俗,这些堪称是古代殡葬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杨建宏  王宜杰 《科教文汇》2010,(10):194-195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创新产业由此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创造力"是"创意产业"中重要特征表现,也是"以人为本"重要内含。正确理解"人"和"本"的丰富理论蕴涵,是科学认识"创意产业"与"以人为本"及其相关联性的核心,是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关键所在,对于我们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建设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静 《科教文汇》2013,(22):173-173,175
随着网络信息媒体的不断进步,当今世界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各种"微产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作为多种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首当其冲地受到多元文化影响。我们不否认多元文化为大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元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鲍秋红 《科教文汇》2014,(14):85-86
影片《通天塔》借用圣经故事之名,讲述了生活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影片中所反映的不同类型文化的解读和对比,分析了多元文化交锋中"和谐与冲突并存、包容与排斥同在"的状态,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之下,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