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职业教育下的日语教学已经异军突起,特别是在大连这个对日贸易频繁的城市,日语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下日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学生具备的日语素质等现状,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迁移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下的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立坤 《教师》2014,(14):32-33
本文指出大连中等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根据大连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进行中职学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改革,为培养合格日语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中日经贸发展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来看,需求较多的是语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日语人。本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为例,具体介绍商务日语基础阶段课程、项目体系的内涵建设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以期为国内本科应用型日语人才基础阶段的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应用型日语人才逐渐成为人才市场需求的主流。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从2015年起,在晨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商务基础日语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志亮 《华章》2007,(8):119
在各国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的今天,日本基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而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基地,以其特有的优势,更是吸引了众多日本投资者的目光.作为中日交流的桥粱和纽带日语自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单纯的日语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究竟何种复合型日语人才受企业欢迎,我们又该如何培养?笔者在此将以大连为例拟对此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IT专业的日语语言培训不仅是学校学历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企业培训机构探索的目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IT专业学生或是学员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日语能力,是交叉学科教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基于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通过近七年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日语强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外企在华的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外资投资速度放慢。尤其是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由乐观逆转成严峻。分析其中原因,其中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经济形势下的客观原因。主观上是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或对就业地域有要求,如福建的日语人才多愿意在厦门岛内或福州市区就业。客观上是日本企业缩小了对纯日语人才的需求,而增加了对其他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目前日语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反思,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培养有更强竞争力和适应力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海西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贮备和优化。以"大大连"城市发展战略为背景,对大连城市功能与经济结构的定位、人才结构的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对大连现有人才结构的调整,实现大连人才结构与大连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9.
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引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核心主干课的《商务基础日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和提高学生日语国际能力测试过级率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0.
犁镜 《职业技术》2007,(9):35-35
近年来,本市特别是滨海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日本跨国公司和大量中小企业前来投资,能够熟练掌握日语的人才已经严重供不应求。伴随着丰田等日本汽车巨头进驻津门,许多日本汽车零配件生产商、销售商也纷纷跟进,直接造成了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一路猛增,尤其是在汽车、外贸、服务和餐饮等行业,日语人才缺口非常大。如今,日语培训市场面向日语零基础人员的考级培训,开始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密切,日企在我国来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日资企业的运行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增。因而在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过程中,日语教学对于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以往日语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古板,造成了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冷淡学习态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渐渐遭任教老师和学生的摈弃。情景教学法在国外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高职专业日语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又是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职专业日语教材为实例,论述了情境教学法在高职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寻找出该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实用操作模式和结合作者实践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急需具有较强商务日语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但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很多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仅依赖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单一,时间有限,很难达到培养效果。本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为例,简要阐述我院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期对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IT应用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结合学校定位,于2009年将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为商务日语方向,同时构建并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商务日语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实践学期的实训系列教材《商务日语场景实训》《商务日语流程实训》《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的教材总体目标、教材内容结构、教学实施方法与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浅谈商务日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入世后,日资企业在华投资力度加大,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强调听说技能,这给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重点以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及相关商务知识为教学内容外。还应加强对日语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以实际运用能力很强又具有权威性的日语考试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形式,是中国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契机。大连以其良好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成为B P O业务中心之一,需要数量可观的具备高级外语交际能力和客服、商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缩短B P O人才素质要求和传统日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距离,是本文的切入点。文章探讨了从人才市场需求出发的教育改革思路,通过强化教学实践、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定向培训和模拟商务实战等手段开展教学改革,从而调整日语人才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B P O企业人才需求,对学生充分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从在粤企业对日语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探求日语人才立足社会的根本。通过从网上搜索此类企业关于日语人才的招聘资料,分析其条件要求,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日语人才是一种“交际型”日语人才。因此,文章倡议高校在培养日语人才时。摆脱目前以培养纯粹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结合如今多数日语专业“零起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培养“交际型”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17.
李育英 《考试周刊》2012,(44):90-91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很多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都纷纷开设日语专业,培养日语人才,而综合日语(有些院校也叫"日语精读"或"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必然会开设的专业重点必修课,所以如何提高综合日语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日语综合人才,成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3月初,国内知名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软集团与东芝解决方案株式会社宣布再度合作,共同成立"东软日语IT人才培训中心",为中日软件业的互动与发展培养更多的日语IT人才.这是东软集团继2000年6月起先后创立大连、南海、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03年7月进军在线教育之后,在教育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至此,学历教育、在线教育、终身教育三条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互动的业务主线清晰地勾勒出了东软集团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图景,真的是东软教育春意闹.  相似文献   

19.
沈英莉  王飞 《教师》2012,(23):13-14
为把握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该论文对企业的招聘广告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日企急需三类人才:日语精通人才、日语应用型人才、日语复合型人才,对学历、工作经验、资格证书也有高要求;对中日文写作能力及汉语水平、办公应用软件操作能力、第二外语和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及事物处理能力均有高要求。针对以上,本文对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及意欲进入日企的人员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福建处于海西建设的前沿,对外商贸频繁,闽商对日投资和日商对闽投资长盛不衰。新时代新形势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商务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的实用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本文在明确商务日语涵义及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在商务日语的课程安排、课堂设计、教学方法、跨文化意识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