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学校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团结、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可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强的后盾。所以,教师要真正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出发,设计、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怎样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笔者就近几年的教育实践,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增添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心理暗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环境、语言、行为三方面,分析了心里暗示的重大作用,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教学中,班级文化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到底该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美化教室环境教室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地。要建设好班级文化,就得美化教室环境。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荣誉感就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比较大。如何美化教室环境呢?就是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如主办优秀日记专刊、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书…  相似文献   

4.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真正的班级文化,不仅体现在班级优美的环境布置,更体现在班级事务的设置、班级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班级制度建设,因此,班级制度文化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推动班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积极的班级文化能使颇受冷落的中职学生唤起自我教育意识,达到自我完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一、班级物质文化层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层建设是班级的静态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班级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包括硬环境建设(教室布置)和软环境建设(黑板报、图书交流中心等)。外部文化环境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环境具有育人的功能,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在育人,催人进步,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具体而言,教室环境布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教室前方应有班级的“导航灯”——目标标语,它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标语要醒目,要能时时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可以考虑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创建班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淦 《文教资料》2005,(25):59-60
学生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学生在班级中获得的显性教育,以及班级文化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程度。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等。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文化性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学习园地、作品角、光荣榜等。这类物质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的影响,能起到…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班级文化是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制和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通过加强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专业文化方面的建设,可使学生在富有人文气息和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王少鹏 《成才之路》2010,(10):73-73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当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班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文明优美的班级环境,创设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的班级文化氛围,既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良好班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就素质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管理进行探讨。通过采取严抓学风和纪律、重视班级建设工作、抓好学生思想教育、提高班级凝聚力及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场所,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好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德智体更好、更全面的发展环境。因此,班级中的学生自然成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对象。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习惯性地把工作着眼于学生的管理上。殊不知学生是在班集体的氛围里生活学习,其环境变化时刻对班集体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与和谐向上的集体氛围,可以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文明优美的班级环境,创设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陛、生活性的班级文化氛围,既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良好班风。  相似文献   

13.
一、制定详细的班规班纪,严格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而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班级的班规、班风和班貌建设是否良好。2005年,笔者接手一个普通班,在开学前的一个月就从学生档案调查、了解入手,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两年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小组公约,全班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学生有计划;要求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有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4.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行为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着眼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四个方面着力打造班级"内环境",通过采取、开展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丰富和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行创新摸索.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集体中度过的,教室环境是否整洁、优美,直接影响每个人的情绪,所以教室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温馨教室创建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一个基本场所,是学生们在学校的"家"。因此,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并且不断地走向社会化的一个摇篮;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一个温馨舒适、充满着生活乐趣与知识情趣共存的班级环境布置,不但能给培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培智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73):188-18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使得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也相应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显得十分重要。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课下娱乐的场所,只有结合学生的特点,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是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关键阵地。一个干净、整洁、明丽、温馨的班级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性情,陶冶学生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而且是凝聚一个班集体的最佳手段之一。所以,班级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以及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杨晓刚 《成才之路》2014,(17):50-50
正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表现、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懂得如何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开出下列"六剂方":一、美化班级环境布置是创设良好班级氛围的温床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能使学生在无言的熏陶和形象的教育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乐趣,从而得到健康的、主动的发展。班主任在进行室内布置时要融美化、教育为一体。"班风"的设置提  相似文献   

20.
李燕萍 《江苏教育》2023,(21):16-17
班级制度保障班级的有序运行,建章立制是学生社会性情感形成和社会性能力提升的重要过程。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建章立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了解规则的本质不在于约束,而在于维护公共生活,从而由“任性的自由”走向“约定的自由”,与他人更好地共同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