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在汉译英中克服和消除“中式英语”,首先有必要认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汉语负迁移。本文从词汇、句法两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对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的影响并探索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汉译英时,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用中文的语法结构、思维方式等对应着去翻译,从而出现了中式英语。因此,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例句的剖析,探讨汉译英时如何尽量避免出现中式英语,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语言流畅、准确、地道,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汉语中必要的词语在英语里有时却是多余的,所以汉译英时需要将汉语中的一些词语略去不译。汉译英时可以省略的词语主要有:原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汉语中意义重复的词语、原文中一些表示范畴的词语以及可能影响译文修辞效果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中式英语”不同于“中国英语”,汉译英时难免会出现“中国英语”,但要防止“中式英语”。综合国内各家对这个命题的争鸣情况,列举“中式英语”的一些典型例句并提出了防止或减少“中式英语”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武丹丹 《考试周刊》2011,(30):30-31
由于受到汉语语言文化习惯以及文化思维因素的影响,在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这种"中式英语"译文可表现在单词、词组、语法及句子等各个层面上。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中式英语在汉译英译文中的种种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源语言中的冗余信息,处理不当会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冗余对子"是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通过实例探讨汉译英中冗余对子的鉴别与纠正,以期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式英语是混合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中介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应该避免的语言误区。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解决中式英语难题的根本之道。作为中式英语的重灾区,学生汉译英习作中的名词问题格外显著,主要包括名词形态错误、名词过度形容词化、名词累赘三大类型。研究英译名词类问题不仅能为纠正中式英语提供对策,更有助于解释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形态、语义、思维层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丽 《考试周刊》2010,(37):74-76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汉译英教学中学生的练习为语料来源,探讨"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减少和避免这种现象,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简明英语为切入点,探讨了汉译英译文中几种常见的中式英语情况,并依据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修改建议,以期为译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CAI在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中的应用张祥瑞,蒋光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是一种传统的练习形式。这种练习常以教材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所学到的某些重点词语或结构,将一定数量的汉语句子或短文译成英语,以加深对所学词汇和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英语表达能...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国古文翻译、中式思维以及抽象名词的使用这三方面简单讨论下汉译英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小型电视新闻汉译英语料库中选取了28个典型例证,分析地方电视新闻标题汉译英中省略的运用规律和认知理据。汉语词汇的单音节特点、汉语连动结构等允许地方电视新闻标题使用较多的词而不妨碍语言的简约。考虑到该翻译活动的目的和译文接收者,汉译英中一些名词、动词和强调词通常可以省略不译。英汉在这些词语使用上的异同反映出汉语的主观投射相比英语要强。  相似文献   

13.
王博 《陕西教育》2009,(3):80-80,85
针对汉译英时译者不知自己的译文是否为中式英文的困扰以及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不足的现状,本文从词汇使用的观点看待笔译教学,探讨汉英翻译中教授词语搭配知识之效果,以期减少译文的中文色彩,提升中泽英的能力,并赋予学习者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差异对比在汉译英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各自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系统、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英汉两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及思维模式不同,汉译英一直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缩短汉译英在转换中的差距,在汉译英教学中,对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用、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加以对比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汉、英语用差异对比1.汉、英语用翻译差异对比语用翻译是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具体地说也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讨论的连接词语不仅包括句内的连接词,还包括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手段。在汉译英中,读者使用连接词语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二:①汉语与英语的连接词语有所不同;②在正式文体英语中,句子可能很长,所使用的连接词语与日常英语的连接词有所不同。基于这两个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一般英语学习者不太熟悉的两种使用连接词语的技巧:①在大段文字中使用关联性的连接词语以增强前后部分的粘合性;②在长句或正式文体中尽可能使用较长的、正式的连接词语,以增强衔接性。  相似文献   

16.
朱洁 《考试周刊》2014,(82):102-102
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戏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这样的英语每天都会在我们中间出现,见于街头广告词,见于英语报刊,见于政府报告的英译文本,更见于大学英语翻译中。本文通过阐述中式英语的定义、特征,指出在英语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17.
周晓薇 《考试周刊》2014,(80):104-105
由于近年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加强对外交流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杆,与之密不可分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偏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首次在2013年末出现汉译英段落翻译,段落翻译内容偏向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等,然而某些学生在汉译英翻译的语际转换中始终走不出中式英语的怪圈。本文从文化因素及汉英语言结构等差异入手,探讨相关翻译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在翻译认识和翻译能力方面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万品刚  马守艳 《考试周刊》2010,(53):104-105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各自具有其特点,在汉译英过程中确定主语至关重要.本文从汉语表达内容和英语语言特点方面谈谈汉译英过程中常见的确定主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结合释意学派理论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中Chinglish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偏差和传统教学翻译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提出通过介绍科学实用的翻译理论、扩大阅读习得纯正英语的表达能力以及结合一句多译的翻译训练模式可以较快较好地纠正学生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20.
陆烨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114-117
大学专业英语写作课程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实质是汉译英能力的提高,其表现不仅是字字对应的直译,还关系到其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浅层的形式转换到深层次的格式塔心理的构建.为了使写作更符合地道英语的语言规范,需要“陌生化”处理,以避免中式英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