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8,(1):17-17
我国首套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将正式出版,这意味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将大变脸。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国家教委公布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到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短短几年时间内,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材方面,一份英语教材统治全国各大高校多年的局面被打破,各家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大学英语教材,来抢占大学英语教育这块阵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编大学英语》(外研社)、《大学英语》(外教社)、《新视野大学英语》(外研社)、《当代大学英语》(外研社,朗文)等。教学方法方面,在新的形势下,随着语言教学研究的深入,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师也在尝试各种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公共英语ESP转向困境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大学英语课程从EGP定位转向ESP方向的呼吁高涨,但后大学公共英语时代依旧陷入ESP课程方向性迷失的困境: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缺陷、学者对ESP课程体系建构的异议、多元且权威的评价标准缺失、ESP师资和教材的匮乏等导致大学英语课程从EGP转向ESP迟滞不前。因此,尽早对ESP体系建构形成可操作性统一认识,重新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多元且权威的评价标准,加大ESP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的力度,构建以ESP为主的大学英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国外典型教材评价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四个方面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进行了评价。笔者分析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合理高效地使用该教材,并为以后该教材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后经修订完善,于2007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要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做了新的阐释与规定。在"课程设置"方面,规定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  相似文献   

6.
论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所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成为了历史的要求和必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目标,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综合教程>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依据研发编写,是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主干教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等方面都体现现代语言教学理论与<课程要求>所提出的交互性、多元化、自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目前较为通行的大学英语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研究对象,对两套教材(1~4册)的词汇分布特征、难易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以《Range底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词表》和《大学英语四级词表》为参照词表进行多维对比研究,以期能给教材的词汇评析和文章选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验英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一套编写风格独特的大学英语教材。文章站在最新外语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教育部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从该教材所突显的“体验”和“实用”角度对其编写理念进行了探析。文章肯定了该教材编写理念的时代先进性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至今已近7年,从试行至今已逾10年,在此期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学者和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课程要求》)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思考。《课程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课程要求》的研究状况以及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材词汇出发,参考我们所做的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试探讨《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实践指导意义。研究发现,《课程要求》对英语教材编写的实际指导性不强,对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际影响有限。此种状况不解决,将对我国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及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与快速阅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一般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部分还对快速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之所以提出要快速阅读,并且对快速阅读的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因为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仍然是我国大学生在今后的工…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大纲)和大学英语教材三个部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共进行了四次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和教材也随之有所变化。目前正在执行的是1999年修订版。2004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部分高校已着手试行。虽然大学英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学生、学科和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英语课程逐渐显露出需要完善和建构的一面,其建构的理论依据和建构的原则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体验英语》教材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2002年使用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将从该教材的内容组成、结构分布、教材特点入手,结合与其他教材的比较对比,分析该教材的特点及适用群体,希望能给广大使用者提供些许建议和参考。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作用(角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根据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的要求,应重视听说能力和其他英语综合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岩 《华章》2008,(7):52-5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以后,许多大学开始使用新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主要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和用好新教材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的教学与质量评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些部门、机构及英语教育的专家、学者们所关心、探讨的问题。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办公厅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晓雯 《考试周刊》2014,(58):12-13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也至关重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影视英语课程是一门校级精品课程,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听说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对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该课程教材《影视课程互动英语》的编写实践,阐释教材设计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并对教材编写原则加以反思,以期为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部于新世纪初先后颁发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两份全国性的外语教学指导性文件。通过对两份文件的比较解读,发现高中英语新课程与大学英语首先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同时,大学英语课程则特别强调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另外,在对翻译、词汇量等语言技能及知识方面的规定上,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衔接。由此,建议高中英语教师针对这些异同采取相应衔接策略,如:重视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尽早形成正确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意识,改进词汇教学,增加翻译能力的培养等,使学生对未来的大学英语学习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采用PBL模式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和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大学英语PBL模式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情境和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交互式英语》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教材。本文就《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理念、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等来讨论本套教材的编写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