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蒋欣 《视听》2016,(7):162-163
微博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迅速膨胀。它借助互联网传播迅速、普及率高等优势,成为公民获取信息、参与政治的有效途径。同时延续了互联网无门槛、虚拟性、商业性等特点,微博舆论监督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虚假信息和微博舆论暴力,也具有把关人缺失所造成的公信力堪忧等缺点。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微博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基本特征,探究微博舆论监督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胡珊  杨锐晶 《新闻世界》2012,(11):68-69
本文通过对两起事件的分析,发现微博对事件的传播和解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微博既能发挥舆论引导功能,也能产生舆论监督作用,这是它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热门话题是新浪微博中最吸引微博用户注意力的部分。舆论领袖和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加速了话题的形成。这些热门话题不仅有助于社会的舆论监督,还为个人提供一个表达平台。但是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却免不了出现商业化、非理性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使用微博的形式多种多样,微博问政、微博购物相继出现,微博舆论监督作为微博使用的形式之一,其内容已经成为了微博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与带来的影响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何为微博舆论监督?笔者认为,微博舆论监督是微博使用者通过微博信息的发布、接收与分享等活动对个体和组织形成舆论压力,从而最终达到监督功效的活动.与传统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微博舆论监督的主体与监督对象更加多样,微博舆论监督的过程与结果更难预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张萌  余芬芬 《新闻世界》2012,(7):139-140
随着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形式的迅猛发展,微博意见领袖在影响网络舆论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意见领袖在微博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响力,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相互叠加等。同时,通过发布信息、转发和评论等方式,进行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以及舆论监督。但因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微博意见领袖也存在传播虚假信息、发布偏激言论、造成"群体极化"现象等负面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技术监控、主动引导等方式对微博意见领袖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李义菲 《新闻世界》2013,(7):192-193
【摘要】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活跃于各种舆情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可见一斑。在发布、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微博意见领袖无形中起到了引导舆论、推动舆论和议程设置、舆论监督等作用。但是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由于微博意见领袖这个群体本身的不可控性,产生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微博意见领袖自身也要自律,防止给社会舆论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子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呈迅猛增长之势。微型博客(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网络社交平台,由于信息海量,以及其所具有的被关注、及时发布、转发和评论功能,深受广大网民欢迎,微博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很多微博用户也通过发布微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对于微博的舆论引导尤为重要。微博的兴起与发展,其传播方式也决定了在网络传播中没有统一管理及控制信息系统,应该一些措施对微博舆论的把控。  相似文献   

9.
王勇 《现代视听》2013,(6):26-30
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和传统媒介共同构建的新媒介环境给传统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新挑战。党政干部开设微博,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并进而利用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微博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来引导舆论,这是新媒介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重要策略和创新。作为网络舆论领袖和微博博主,党政干部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遵循微博传播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康菊霜 《青年记者》2012,(12):86-87
微博在信息传播海量、迅速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其公共性很多时候被娱乐化所遮蔽和覆盖.与此同时,微博传播中所凸显出来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微博娱乐化传播现状 微博在信息传播迅速、海量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具有表达碎片化、开放化、实时性、跟随性等鲜明特点,但整体上具有娱乐化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1.
南冰 《新闻世界》2014,(12):76-77
微博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成为信息流通和意见聚合的重要平台,在微博平台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舆论监督现象凸显。本文分析了微博舆论的生成机制及其产生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已逐渐取代BBS、博客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从微博传播的主客体、传播的方式、介质、效果、内容等方面观照,微博带来了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参与公共领域、社会生活的改变,正在重塑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微博舆论的影响也日益受人关注。在微博平台上,一个事件要得到传播,进而赢得广大的用户的关注,形成舆论,要经过编码、传播、扩散等过程。本文就从消费的角度对这样一个过程进行重新阐释,试图从中理清用户是如何消费舆论,并使得舆论得以传播的。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以信息的滚动性和聚合化的特点,借助于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微博用户对社会新闻、事件、观点发表的评论、意见的集合就是微博舆论。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优势反应和群体极化理论,对微博舆论生成的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5):39-43
本文从网络舆论场的理论视角建立对微信传播能力的分析。通过构建网络舆论场形成要素评价体系,将微信与微博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微信在新舆论场中的传播能力。本文将当下最流行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融入到网络舆论场的理论中进行研究,对微信功能和用户关系对网络舆论传播力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作为最新网络传播工具的微博已然成为中国逐渐增强的网络舆论的另一推手,在网上和网下都显示出了其巨大的舆论威力。尽管我们都观察并切实感受到了这一力量,但对微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却鲜有分析,本文从从微博的功能和传播特点入手,力图对这一问题给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余秀才 《现代传播》2016,(4):134-141
经过多年发展,微博渐趋成熟与稳定,其依然是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文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内容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新特征、新规律和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当前微博舆论的传播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新浪网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后,微博客便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原创性的优势实现爆炸式增长。微博虽微,其势不微。微博客带领国内大众传媒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微博时代的到来既对原有的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监督作用,同时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微博客对新闻舆论传播的正面、负面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田娇  ;郭依蕊 《新闻世界》2014,(9):113-114
科学松鼠会微博拥有广泛的粉丝,传播影响较大,在国内微博科技传播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科学传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究。科学松鼠会微博在其科技传播体系中属于一个链接点和发布端口,在科学性事件的传播中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