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强  梁爽 《出版参考》2015,(11):31-32
在巴基斯坦这样的一个国家中,出版业的重要性或者优先权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巴基斯坦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并且亟需解决. 一、诸多要素限制巴基斯坦图书出版业发展 图书出版业市场狭小成为限制巴基斯坦图书出版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作家、出版商、书商之间的合作缺乏一个健全和公平的商业机制,无法实现共赢进行有效合作;盗版在巴基斯坦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给正版图书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图书出版的市场性图书出版后能否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这是决定图书出版价值的关键。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图书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因而其出版量大,销量也大,但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一些图书因选题不对路或者因其他原因而不易销售,结果长期积压在库房中而被迫化作纸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内容资源增值的途径,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主题和消费者需求,把图书内容整合成数据库.这对传统出版单位来说,是最大的增值途径.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图书销售不再以整册图书为单位,消费者只需购买图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或者单篇文章,这就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出版企业来说,随着数据库购买者的增多,盈利空间也随之放大.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版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能够听说或者参加各种与图书相关的讲座或沙龙.但是从沙龙的主题来看,基本上以大众喜爱或者关注的话题为主,而涉及专业学术的沙龙则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两大困境:一是在于专业学术图书即使举办沙龙活动,也很难实现类似于大众类图书讲座或沙龙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二是对专业学术图书感兴趣的读者数量少,而且很难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积聚. 而如何在认识和行动上突破这两大困境,抓住学术图书沙龙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自然成为专业学术类图书出版者所关注的议题.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业内学术图书讲座或沙龙的举办的经验人手,分析学术沙龙成功举办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图书在借阅过程中,很容易使图书封面出现折皱、卷角;有的读者甚至将图书弄脏、弄湿;更有甚者将图书撕破或者在图书上乱写乱画,结果造成图书破烂不堪、变黄变污.对此,向广大同仁介绍图书保护复原知识以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依托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电子图书的英文是electronicbook,简称E-Book。它的出现提供给人类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翻开了出版业的新篇章,其影响力不亚于蔡伦对纸的发明。它对人类科技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电子图书的出版或者说产生主要有3种方式:1.以CD光盘为媒质的电子出版物。在一张700M容量的CD光盘上可以容纳几百万文字,甚至可以称为一个完整的图书书架。或者可以容纳数万张高清晰度图片。这是传统图书不可比拟的。2.以网络为媒介的文本格式电子图书。这种图书已经不是人们意念中的图书了。它需要在网络中被免费阅读或付费授权阅读。这样的电子图书也可以说是虚拟的阅读物,它必须通过网络才可以获取,才可以阅读。3.依存或者依附在某种阅读器中的电子图书。主要表现为电子词典,阅读内容的取得必须从计算机或者网络中下载到阅读器中,实现读者的阅读。现阶段这样的电子图书使用率比较高一点。从电子图书的产生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子图书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因为只有通过计算机这些图书才可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成为真正意义的“图书”。针对这一新鲜事物,作为图书...  相似文献   

7.
误读原本是指歪曲文本或者是对文本的一种错误解释或认知行为,其引申为一种文化在解析另一种文化时出现的错误理解或评估.中国图书走出去本身就是一种图书传播海外市场的贸易活动.本文分析和探讨中国图书走出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读的原因,同时阐述中国图书走出去过程中规避误读的三种方式:一是尽量避免文化转换的失真;二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在地化要注重利益的平衡;三是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市场销售来看,2、3月份图书销售的情况是热点凌乱,能够进入畅销图书月度榜前10名的图书,每本都是来头不小、曾经或者仍然在畅销的图书.  相似文献   

9.
所谓精品,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精良的物品,或者上乘的作品.精品图书,便是图书中的上乘作品.精品图书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是彰显出版社出版品位的最直接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销售代表"这一职业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石油、百货等行业,但"图书销售代表"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国外,图书销售代表是指出版社或者销售集团采用的,为出版社向不同地域的零售店推销图书的推销员。他不仅要了解出版社的意图,将书推销出去,而且要  相似文献   

11.
现行图书批发中的几个问题几年来,由于出版发行战线广大职工的努力,图书发行网点增多,批发渠道也相应扩充。目前全国图书批发渠道,大致可以分为新华书店、出版社、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各种图书发行公司和中型集体书店等三条线,但后两条线基本上是分散经营,未成系统。批发渠道的增多,这是图书发行系统内部竞争引起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建国以来较长时间搞的是“单轨”型批发,或者叫管道型批发,现在突然兴起“多轨”型批发,或者叫网络型批发,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是前进中的问题。目前己经暴露出来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对多渠道批发在认识上  相似文献   

12.
热点断想     
1图书出版业既是一项文化事业,又是一种工贸企业。作为文化事业,需要通过图书的独特内涵和丰富深刻的把握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作为工贸企业,则必须通过产品的独特定位和适销对路来实现经济效益,不可替代性是这两方面一致的原则。重复的选题,重复的版本,重复的汇编,重复的某种热点,都是违背这一基本原则的,势必要受到或者是文化的鄙薄,或者是经济规律的惩罚,因而是没出息的,是无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24):7
超市获准自营图书《北京商报》报道:近日,记者从超市方面了解到,经营图书已经"转正",不用再像之前一样被取缔或者被迫采取店中店形式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新闻出版总署放开实体书店营业执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图书剔旧是控制馆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美国图书馆界人士麦克格罗(H. F. McGraw)认为,“剔旧就是对过剩图书、极少使用的图书以及无用图书予以抛弃,或者转移至储藏书库的实践。”这种实践在当今美国图书馆已经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图书剔旧,如同其它许多工作一样,一开始也曾遭到非议。有人认为,图书馆没有人力和时间进行剔旧的工作,认为选购比  相似文献   

15.
何兵 《编辑之友》2007,(5):20-21
图书的畅销涉及多方因素,既与图书创作者、出版机构相关,也与图书编辑密不可分.要清晰地把握图书的市场前景或者当前市场下的读者需求,需要的不仅是编辑们可以显性化的已有知识,更需要其在日常业务的积累巾所形成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的内容我们常常难以将其形象描述,其常为一种感觉.我们称这种感觉为"书感".  相似文献   

16.
3.广告和宣传由于我国现行的图书定价制度不容许经营部门将图书的广告宣传费用全部或者部分地纳入各种图书的生产成本并使之影响图书的价格,出版社的宣传广告工作,只能处于一种收效甚微的可有可无的状况。事实上,各  相似文献   

17.
即便是现在,在出版行业内的许多人看来,图书推广似乎就是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图书信息报道,或者更深入一点的就是发几篇书评作为变相的广告来宣传图书.  相似文献   

18.
"图书营销策划是指出版社发行人员为了扩大图书发行量,通过一系列推介、宣传和造势活动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可以巧妙引导读者购买图书的谋划行为."从这一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图书营销策划过程中,有两个最基本的主观要素:出版社和市场;而这两个主观要素是无法孤立存在的,在图书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中对某一要素控制程度的强弱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必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图书印数:考验编辑把握市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览业内书、报、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难找到一篇探讨图书印数的文章.为什么呢?究竟是图书印数问题不值得研究,还是不易研究?或者业内专家及写作高手不屑于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