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的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那么数学教学就不但是进行数学专业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数学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美的。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1.挖掘数学美,陶冶思想情操。数学审美感知力是对数学中美学因素的直观把握,这是教学审美的基础。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  相似文献   

3.
美育 ,即审美教育 ,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 ,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 ,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 ,不可能感受数学的美 ,更不能发现数学美。那么数学教学就不但是进行数学专业知识教育 ,而且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 ,用数学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一、以数学知识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 )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 ,外在形式的生动形象性正契合了儿童学习时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因此 ,…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强 《黑河教育》2014,(2):76-76
正美育通常指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以生动的具体美感形象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以情绪的感染陶冶人的思想情感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美化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学生正值思想丰富、精力充沛的时期,爱美、追求美是他们的天性,但他们又不懂得真正的美。因此,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既可满足学生的爱美心理,又能使他懂得体育的美感,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但事与愿违,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是否对学生有过审美教育,帮助他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数学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善于运用数学美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与…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主体体验,提倡建构和对话.为此,数学语言的简洁,数、形、图的优美及直观,会使学生吸引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增加他对数学的好感、兴趣.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把数学作为审美对象,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进而发展成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意识,树立审美理想,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将认识活动与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及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挚烈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动力。而美能使人兴趣盎然,诱发强烈地求之渴望,爱美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向心力。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有着丰富多采的美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相似美、对称美、和谐美(或统一美)与奇异美等五个方面。它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真实、概括和抽象的反映。一些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其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掘蕴含于数学中的美的因素,因而学生没有享受到数学美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  相似文献   

11.
领悟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规律的反映.数学中又存在着美的特征,如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整齐美、奇异美等.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庞加莱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句话深刻地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给人的美感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与人的心灵的适应性.因此,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具有着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审美意义.1 对称思想与对称美正多边形…  相似文献   

12.
美育,即审美教育,指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各样的美的因素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使他们获得内心愉悦,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美育对于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数学美育,把数学教学组织为发现、鉴赏、创造数学美的过程,是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最高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感情,形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的美感直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进对问题的辨别能力。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以她那冷峻而又高雅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美是一种化美,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在数学课中进行美的教育,是培养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有数学美的意识,在教学中,用心进行设计,提示数学美的特征,唤起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其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学习、工作、劳动、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有可供审美的对象.我们通常把它们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大类.先谈自然美.什么是自然美?在美学史上对这个问题有过激烈争论,至今仍未完全统一.我们认为,大自然是存在着客观美的,而这种美又是同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及其成果分不开的.自然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如绿色的田野,葱郁的人工森林,静如平镜的水库,优美奇妙、别有洞天的苏州园林,经过驯养并能演出的动物等等.这些自然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给人们带来美感.它们实际上是"人化的自然",已经积淀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一种是没有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如日月星辰、暴风骤雨、雷霆闪电、飞雪寒霜、草地雪山、大海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而且给人以美的熏陶。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已被作为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为公众所认可,但数学美蕴含于数学结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之中,它没有象音乐中抒情的旋律、美术中鲜艳的画面、文学中动人的诗句那样华丽诱人的服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就无法欣尝和评价数学中的美,无法接受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给他们的各种美的信息。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美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虽然我们的教师在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训练同时,也努力实践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然而我们的孩子却总觉得学数学不好“玩”,觉得数学就是枯燥的计算、烦琐的解题,使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大打折扣。想让学生真正喜爱数学,就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是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1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孩子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对形成人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方面具有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家庭美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崇高的审美情趣,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表现美,促使他们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在家庭中进行美育教育呢?首先,要加强美学知识的教育,教育孩子订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分辨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汰。孩子分辨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审美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世界一样,数学中的美也以千差万别的形式让人们去感受,如曲线和图形的对称美,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简单美和奇异芙,诸多数学对象之间的和谐统一美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美的鉴赏、发现和创造者,首先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数学审美活动中必须重视审美感知的作用,要正确把握审美感知的多层次性,即感受、行为和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但美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在我给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同样,许多老师也认为审美教育是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内容,而忽视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美与数学没有联系。其实,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学美,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美可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数学中的定理、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