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同学们,你们发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了吗?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老爷爷为我们做了形象的解释:“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如果把二者统一到一个循环中,完全可以理解为阅读能力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根。老师为了验证,多年来就尝试着以阅读引领写作,终于发现:  相似文献   

2.
各种各样的石头 一次科学活动时间到了,令孩子们不解的是我只拿了部照相机。只听孩子们悄悄说:“照相机”、“老师要给我们拍照了”、“做游戏”……我说:“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今天想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和你们共勉的话吗? 生:记得,是“写作能让我们开心,阅读能让我们识广”。 师:对,今天又是老师教你们写作的时候了,开心不?如果开心你就拍拍手好不好? 生:好!(边唱边拍,兴致浓)  相似文献   

4.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之初,一次他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上,问学生道:“小朋友,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答不上来,杜威看了看,以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班上的老师急了,开口说:“杜威博士,您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学生说:“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学生们马上…  相似文献   

6.
孙开飞 《福建教育》2007,(11):44-44
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引导学生思考:“3.3333……这样的写法比较麻烦,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的写法简单一些呢?”学生的想法丰富多彩,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有的说写作3.3(无限),有的说写作3.3,还有的说3.(无限),等等。面对学生这么多的想法,教师高兴地说:“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过数学中规定3.3333……一般写成3.3。”学生”啊”声一片。  相似文献   

7.
2分钟     
写作课上,宋老师问:“你们知道2分钟有多长吗?请你们从1匀速数到120。”  相似文献   

8.
学会点题     
巧妙地点题,着墨不多,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点题,可以“点”出感情,如《最后一课》(都德)结尾部分有这么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可以点出标题的出处,如《驿路梨花》(彭荆风)结句是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既交待出处,又赋予新意。可以“点”出标题的意义,如《一件小事》(鲁迅)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可以点出写作目的,如《挖荠菜》(张洁):“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  相似文献   

10.
【虫虫的话】发过几期稿子后,我心里有点忐忑———生怕你们———我的读者朋友不太喜欢“新面孔”的书虫聊天室。大家已经看到,虫虫的发言少了,虫儿们的文字长了,你们满意、习惯吗?盼望来信,我们多交流,一同热闹我们自己的“聊天室”。犤文一犦上海崇明县新河中学初二(3)班倪佳华我认为作家王安忆的看法非常有道理。她是这样看待网络文学的:写作本身与写作工具并无太大关系。目前热衷于网络文学的写作者,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音响发烧友,对“器”的喜好多于对“文”的喜好。常常沉溺于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新的语言、题材和表达形式等…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13,(12):I0001-I0012
故事类 一只口渴难耐的鸟儿看见一股“长”在树上的“喷泉”.原来是河里的大鲵在喷水。小鸟好奇地问:“大鲵,你不在河里捉鱼虾.怎么在这里喷水呢?” 大鲵说:“你们飞在高高的天上,很难发现水源,这是为你们鸟儿准备的!”  相似文献   

12.
小溪的歌     
一场春雨过后,一条爱唱歌的小溪诞生了。 小溪总是唱着歌在林间漫步。有时,小溪会大声说:“我是你们的新邻居。我给你们唱歌听。”小燕子最早发现了小溪,笑着说:“欢迎你,小溪。”大树爷爷说:“唱得真好听!”  相似文献   

13.
一、推波助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调整自己设计的方案,使学生的探索,研究向纵深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相似文献   

14.
陈建莲 《辅导员》2014,(6):40-40
陈旭(化名),四年级转入的一名男生,高个子、成熟、独立,语言丰富,理解能力强,擅长体育与写作。一个下午放学后,班里仍有几个孩子在慢悠悠地收拾着书包,于是我随口对孩子们说:“哎呀,有点饿了,你们说晚上吃什么好呀?”陈旭接了我的话:“唉,我也没想好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吃呢!”  相似文献   

15.
写作第一美德: 一 通顺、明白、简洁 1.妙语连珠。 师:你们的文章写得太棒了.我一篇一篇地批阅、欣赏,情不自禁地摘录了一些很精彩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欣赏“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6.
孔样立 《课外阅读》2011,(1):199-199
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语文作业中什么最难?”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作文。”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作文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脑子里缺少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7.
狐狸与群猴     
猴子捞月,一无所获。这事儿让狐狸知道了,不禁计上心来:“真是一群蠢猴子,凭我聪明的狐狸,为什么不在这些蠢猴子身上赚些钱呢?”于是,狐狸找到这群猴子,故作神秘地对猴子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没能将水中的月亮捞上来吗?”群猴都茫然地摇摇头。狐狸哈哈一笑:“因为你们还缺少一门创造奇迹的技术。”“是什么技术?”群猴都迫不及待地问道。“游泳!”狐狸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们掌握了游泳技术,凭你们这群团结一心的猴子,还愁捞不上来月亮吗?”看着这群猴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狐狸心中暗喜,抛出了诱饵:“只要你们想…  相似文献   

18.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4,(10):14-14
微信上有个寓言故事启人思考:有一天,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蓄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三位老者问道:“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们答道:“那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19.
蔡梦 《儿童音乐》2023,(2):44-47
<正>廖辅叔词,黄自曲。写于1932年至1935年。一、题材内涵歌词:“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你们可记得,池里荷花变莲蓬?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去年,即将春暖花开的光景,“我”(西风)不得不离开你们(孩子们)。那个时候,你们还未脱去过年的崭新棉袍;今年,秋色渐浓之际,我悄悄地回来了,却惊喜地发现你们长大、长高、长胖了。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师道》2003,(3):53
大学公选课上,老师和同学对爱情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问:“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们想不想谈恋爱?”大一:“该出手时才出手。大二:“众里寻她千百度。大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四:“我等到花儿也谢了。问:“你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大一:“相貌、财富、学识……一个都不能少。”大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三:“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大四:“处处要小心,慎防节外生枝。”问:“你们对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大一:“爱情存永远,一个永流传。”大二:“我不要你的承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