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骁骁 《知识窗》2014,(23):57-57
和人类一样,很多动物也喜欢寻求刺激,那种High翻天后“欲罢不能”的感觉其实植根于所有生物都共享的化学成分当中.科学家和小猫玩具制造商很久以前就知道动物和人类有些相同的生物反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High到爆的动物们。  相似文献   

2.
“天生全球化”企业在创业之初就成功开展跨国经营,并实现了快速成长,这是传统国际商务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从多个理论视角探讨“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并以青岛金王、尚德电力和展讯通信的全球创业与成长案例对相关命题进行初步检验.结论如下:海外市场机会认知与开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创立与成长的起点与契机,全球资源整合是“天生全球化”企业的成长模式,海外市场知识与组织学习是“天生全球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创造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能力提升和持续成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儿时,我们为什么迷恋玩具?玩具究竟对人类的成长有哪些作用?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在科学家看来,其实并不简单。 研究证实,玩具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无论在埃及、希腊,还是中国,都出土了不少历代的玩具,说明人类的发展,始终有玩具伴随着,而且玩具最初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6000-10000年前;而最早的有艺术价值的玩具,当属公元4世纪罗马人制作的布娃娃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通用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承担着其它交流工具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人们曾以为语言是人类所独享的,但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在其同类之间也有相互交流的本能,它们之间也有“语言”。动物的“语言”动物之间都存在着语言交流,它们的语言有发声的,也有不发声的,  相似文献   

5.
诡计(下)     
以前,不管是技术部还是营销部,大家都是“蒋总说、蒋总说”的。而现在变成了“张总说、张总说”了。中国人天生就怕失去关注和权力。蒋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生来就是个坏胚子。难道说,有的人天生就有暴力倾向,他的血液中有“暴力”的因子,他的暴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生理状况控制的?科学家的最新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科学家们宣布了黑洞可能隐藏外星人的消息。黑洞是迄今为止人类无法解释的天体。“任何物体的大小只要小于黑洞的直径,就会被黑洞的吸引力吸得片甲不留”,因此,黑洞在人类眼中也是“贪食者”:因为黑洞无论什么东西都“吃”,任何只要被它“吃”掉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  相似文献   

8.
诺拉·苏尔兹是一位德国作家和画家,她上小学时不擅长做手工,因为她是天生的“左撇子”。她每次面对那些不适合左手的工具和技艺时都会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人类生来就有左右手的倾向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是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被认为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人类发展史上被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进化标志。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很多动物都能使用工具,并且有一些动物也能够有目地制造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20世纪前半期成长的中国老科学家群体几个特点的初探。他们在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成长并做出突出的成绩,是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关键一代。就中国科学史而言,他们大多是中国有关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和组织者;就世界科学史而言,他们代表了一支新的主流,即“远缘杂交”优势的最先一代。 中国20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一批科学家,如今许多人都已去世。现在最年长的一位是20年代就开始工作,不久即将百岁高寿的金善宝院士(1895—),而当时最年轻的科学家,现在也已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田原寻根     
1.玉米之祖:难分辨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玉米的祖先。可是,在墨西哥(玉米的发源地)从没有人见到过野生的玉米。后来,科学家们注意到当地生长的一种叫“teosinte”的野草,通过基因分析,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它就是玉米的祖先,可它和玉米长得一点都不相像!接下来,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种野草怎么会变成今天的玉米了呢?科学家解释说:约在5000~10000年前,墨西哥人的祖先就开始有意挑选最好的“teosinte”种子,并精心培植它们,是人类无比耐心的选择,最终改变了这种野草的某些基  相似文献   

12.
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你知道吗,有一位科学家的成就,“几乎是以上两位科学家的总和”,“在过去的100年里悄悄地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人类世界”?然而,很多人——不,应该说很多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相似文献   

13.
人类似乎是最爱进行创新的一种生物,但是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我们似乎并非天生爱创新。众所周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捕猎生存,人类发明了狩猎工具;为了遮风挡雨,人类发明了房屋;天黑妨碍视物,人类发明了电灯;羡慕鸟儿能够飞翔,人类发明了飞机;为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人类甚至发明了计算机……这些发明创造就是  相似文献   

14.
我和丈夫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是大龄青年了,双方家长部很着急让我们结婚,于是,相处一个月后,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们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宴请了双方的亲戚朋友一在婚礼上,几乎所有的人部说我们是天生的一对..那天,丈夫在我耳边说:“以后我一定会对你好,永远不变。”听着这句话,我心里泛起一阵甜蜜.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纳米车辆”。科学家说,未来这种车辆可用来运输单个的分子,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莱斯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尔等人耗费8年时间制作的这种“纳米车辆”不过3~4纳米见方,不到头发丝直径的2万分之一,却拥有完整的底盘、轮轴和车轮。它的轮轴能像汽车的轮轴一样平滑旋转,而轮轴末端是4个“巴基球”做成的轮子。“巴基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级球状分子,具有很多新奇的特性,在纳米技术研究中很受科学家重视。托尔等人说,当这种“纳米车辆”放置在金片表面时,受热就会运动。研究人员先用强…  相似文献   

16.
在经过10年研究之后,法国科学家德阿纳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他的主要观点。他认为,算术的基本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的很早,属于大脑生物学范畴。德阿纳说:“数学并不是人类的纯文化活动。所有的小孩都拥有一种独立于语言的能力,称之为‘前数学能力’”。所有的人在来到世界上的时候,都拥有算术的基本概念。这种天生的计算能力在上学期间应该得到开发、培养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周英 《金秋科苑》2010,(22):111-112
转基因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这个本来只在科学家手里捣鼓的工具早已飞入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像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不饱和脂肪酸富集转基因猪等转基因食品都是大众关心和经常讨论的问题。而在科学上更常用的名词是基因工程或者称作遗传工程,2007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就授予了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的三位科学家,基因工程早已不仅仅是理论的科学研究的工具,它应用到了有关人类生命、衰老、疾病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恼的神经疾病"面容失认症"的遗传基础,这可能帮助患者对付这种无法区分人类脸孔的能力缺陷。据认为每50个人中就有1人天生患有此病。他们很难区分人的面孔,即使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时常把亲朋好友当作陌生人。这一症状通常与中风等造成的脑损伤有关,但也有很多传闻轶事显示,它有时也可能是遗传病。  相似文献   

19.
正古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似乎只有看得到的东西才能让我们信任。其实我们还忽视了另外一种感觉,也就是触觉对我们心理的影响。人类天生喜欢触摸,因为触摸也会带来真实和可靠的感觉。比如很多旅游景点的雕像都被人们摸得光滑褪色。为此,人  相似文献   

20.
高度在于哲学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事实上,人类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我们只要掌握了哲学,就仿佛进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境界,思想观念将是至高无上的。深度须入史学吴彤教授指出:“缺乏科学史意识的科学研究活动是盲目的,缺乏自觉的科学史意识的科学研究活动则是浅薄的。”我们回顾一下科学史,每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发表演说时,都肯定科学前辈的探索功绩,并从中寻找借鉴、启迪与感悟。因此,所有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