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3,(5):53
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子的人专门为他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子是否训练好  相似文献   

2.
“呆若木鸡”是形容某人呆笨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为众所周知的贬义语,不须多作解释。但也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望似木鸡”与“呆若木鸡”含义差不多。其实“望似木鸡”是褒义语,这里的“木鸡”与“呆若木鸡”中的含义完全不同。混淆者是因为不了解“望似木鸡”典出何处,所以搞错。“望似木鸡”典故出自《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  相似文献   

3.
成语"呆若木鸡"源于<庄子>: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4.
呆若木鸡     
一般人把"呆若木鸡"理解为反应迟钝,呆头呆脑,实在是大错特错——齐王喜欢斗鸡游戏。有个叫纪渻子的,自称是驯鸡高手,训练出来的斗鸡百战百胜。齐王将信将疑,就给他一只斗鸡,让他驯驯看。10天之后,齐王询问训练好没有。纪渻子说:"还没呢,斗鸡现在骄傲得很,盛气凌人,非常好斗。""好斗不是好事吗?""淹死的都是好水的,战死的都是好斗的。等我再驯驯吧。"又过10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里的故事。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派人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派人再问,纪答:差不多了,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出场结果,场场斗赢。这个掌故,强调精神作用,后人常以“木鸡养到”一词,比喻学养精深。张祜《送韦正字析赴制举》诗中就有“木鸡方备德,金马正…  相似文献   

6.
课堂延伸     
《家教世界》2013,(21):48-50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此成语出自《庄子·达生》,说的是周宣王爱好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相似文献   

8.
倒着看世界     
呆——望之似木鸡的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  相似文献   

9.
斗鸡     
今年春节,妈妈带我到同安影视城看了一场精彩的斗鸡比赛。在太和殿广场,摆着一个擂台。擂台上,工作人员正忙着给今天参赛的斗鸡做宣传呢!听工作人员说,斗鸡生性好斗,一见面就会斗得个你死我活,因此不能关在一起。斗鸡成年的时候,吃的是名贵的土龙、洋参。可这么吃下去斗鸡岂不变成大胖鸡了?哈哈,这个你不用担心,为了让斗鸡减肥, 养鸡的人就会用白酒给它洗澡, 让它保持运动员的健美身材。在  相似文献   

10.
微话题     
@饭否阿范:过去,人吃着吃着饭,突然就会哑口无言,呆若木鸡,眼睛瞪得老大,魇住了似的动弹不得,老人有经验,知道这是吃多了盐齁住了。后来"齁住了"这个词就用来形容人被震住了似的那种木呆呆的状态,但这个字太复杂,大家都会说不会写。好在现在懂英文的多,用了个洋词儿,叫Hold住了。  相似文献   

11.
庄周 《现代语文》2005,(2):29-29
纪口子为王养斗鸡。 十曰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桥而恃气。" 十曰又问。曰:"犹应响景。" 十曰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曰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 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先秦《庄子》  相似文献   

12.
鸡年话鸡     
2005年是农历的乙酉年即鸡年,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 古代,鸡常被用做祭祀之物,歃血盟誓,动辄杀鸡。唐代,因玄宗皇沉迷于斗鸡,使斗鸡成了一个行业--斗鸡坊,驯鸡、养鸡者地位优越,当时社会上便流传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民谣。 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  相似文献   

13.
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  相似文献   

14.
提起成语“呆若木鸡”,同学们可能都知道它的含义:痴呆得像木头做的,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奇而发愣的样子。但是,如果知道了它的出处,相信大家就会对它有一个新的认识。“呆若木鸡”语出《庄子》。它说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战国时,斗鸡是一项贵族们寻欢作乐的娱乐活动,齐王  相似文献   

15.
纪渻(She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相似文献   

16.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③。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④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⑤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选自先秦《列子》)  相似文献   

17.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然而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相反。“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释成语“呆若木鸡”云:“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诸多成语词典也如是说。所谓“木头鸡”,是何物类 ?湖北大学语研室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说是“木头做的鸡”,并指出源于《庄子·达生》篇的“望之似木鸡”。   说来也是,用块死木头雕刻成“鸡”,要它多呆就多呆。其实木头为树之时活过,要是用石头、砖头为料,那就呆得更彻底,不知为何不说呆若“石”鸡、“砖”鸡 ?  问题是庄老先生究竟说的是什么鸡 ?还是看看他的原话吧:“纪氵省 (shē ng)子为…  相似文献   

19.
《新读写》2012,(12):17-17
“再接再厉”原作“再接再砺”,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古时斗鸡,鸡若斗累了,就会蔫头耷脑,自动退出厮斗。这时,鸡的主人就往鸡身上喷水,一喷水,鸡就像睡了一觉又醒来一样,立马就有了精气神儿,所以说“一喷一醒”。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按12生肖排列,也称作“鸡年”。下面是我搜集的“鸡”字成语,经反复查考,现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来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有人来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回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纪终于说:“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差不多了。”出场结果,场场斗赢。后人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学养精深。鹤立鸡群。源于《世说新语·容止》。两晋时期,嵇康和他的儿子嵇绍,父子俩都是一表人才,当时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