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就更是如此,惟此才能使学生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情境,以形象唤起美感,培养起初步的语言意识。那么,对写景的文章该怎样指导学生诵读,从而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呢?可分以下四步:一、初读文字,读准读通如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写“我”在令人神往的夏天想变成什么,及“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诗歌以充满幻想的语言,亲切生动展示了儿童眼中美好的自然世界。首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  相似文献   

2.
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生动的实践、体验。“告诉”应该是与学生探究的结合 ,使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体验和领悟 ,探究和发现 ,把握和发展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以“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为例谈一谈如何设计教学使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1 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激发探究欲望上课开始即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天必须喝足量的水 ?人体几天不排尿为什么会有生命的危险 ?为什么医院里将尿液检查作为诊断肾…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4.
有位学生描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现象:“当我把一个苹果切开以后,放在桌子上,过了一段时间回来,原来半透明的果肉色已经变成黄褐色的了!”。针对这一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加强引导,与学生共同交流,使现象问题化。如:是不是仅苹果才有这一现象?果蔬为什么会“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避免?然后再将问题课题化,拟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如酶的影响因素或者给予这部分材料,让其通过设计实验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一首诗,要凭借诗情的激发,凭借诗意的追求,创造诗意,让学生也进入诗一般的意境。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中,以“我想变……”的句式,  相似文献   

6.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7.
“探究建构教学法”是我校重点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合作、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教学的开始,以学生个体或群体自身的问题解决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在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用树皮做的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死不瞑目?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在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当学生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互相讨论,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感悟作者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当前生:我最想研究出一种非常漂亮的探究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寻导致年历画。探究无效的原因,从而提出探究学习的生:我最想研究一年中到底有多少几条有效策略。个星期天。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生:我发现每年1月1日是星期几并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不固定,我想研究一下这是为什么。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生:我想研究地球绕太阳一周要多说:“面对1993年—2005年的年历,你最长时间。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我想研究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使学生在类似科学研究氛围中能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 ,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也通过探究、实验、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1 了解科学发现史 ,掌握实验方法在传授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时 ,教师先抛出问题 ,制造悬念 :①为什么阳台上的花弯向阳台外生长 ?②既然植物具有向光性 ,为什么空旷草地上的花草不向光弯曲 ?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通过设问…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为体现这一理念,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合作交流,探究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力图实现从传统的“教会”向现代的“学会”“会学”的转变。这一切都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具体表现为:1.把解决“问题串”当作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串如同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豆腐串,一环连着一环。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细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下午,我给学生讲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最后,我问学生:“夏天到了,你想变成什么?”学生们一下子举起了手,凌超说:“我想变成大树,让小朋友在我的树阴下读书、游戏。”张琪说:“我想变成蜜蜂,为大家采花酿蜜。”赵鹏飞说:“我想变成花草,把我们的校园打扮。”贾琦说:“我要变成小蝌蚪,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嬉戏。”牟晓晨说:“我要变成美丽的花伞,让雨天忘记带伞的孩子按时回家。”李颂说:“我要变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解。一、理解词语方法有效“穿梭”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有位老师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做得非常巧妙。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动作表演”,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获得了知识。师:瞧,美丽的夏姐姐把我们带到了花丛中,看看这些蝴蝶在干什么?(指名说)师:这就是书上所描绘的——(出示词语:穿梭)师:你们能用动作来表演你对“穿梭”的理解吗?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后,在做题时仍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错误重复现象"是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多次纠正过,而且指出错误因为时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仍会再次出错?  相似文献   

14.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5.
困惑一:学生的质疑成了“作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大兴质疑之风,审题、初读、精读、总结各个教学环节,几乎都能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每到这一时刻,学生们兴致都很高,思维活跃,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了不少。教师频频点头,末了,则将学生所提问题弃之一边,“抛”出了自己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大约也猜出了老师的用意,再到质疑环节,便开始迎合老师的用意,质疑渐渐变成了一种“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小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在课改浪潮中,教师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深入探究自主学习的策略。老师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严格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视为灵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一、鼓励学生探究,使他们“会学”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以发…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听一教师教“尿的形成”一节内容时 ,教师在点明最后一个知识点“泌尿系统的卫生”后 ,提问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思考 ,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提法欠科学 ?”学生通过讨论 ,有一名学生答到 :“我们在幼儿园时老师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完整”。教师追问“为什么 ?”一学生答“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认为‘便前更应洗手’ ,这样才能保证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另一学生补充讲 :“我爸爸是医院泌尿科医生 ,他讲 ,得泌尿疾病的病人中 ,有三分之一是不注意个人卫生造成的 ,他们上厕所前有不洗手的坏习惯。”教师没估计到学生答得这么…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谈几方面体会。一、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可以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如,教“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教师可先引用丘吉尔、马歇尔演说,放映有关“二战”的影视片段,然后结合材料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中国及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教师巧妙设问,驱动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的因果关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其思维视野逐步扩大,认识逐步深化。设计探究性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疑探究,创设悬念最好放在教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领悟新课改倡导的精神实质,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应该对“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内容、时机及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把握。只有明确了目的“,合作、自主、探究”才会有的放矢。其次,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比如,教学《林海》一文,就可以抓住三次“亲切、舒服”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呢?为什么会感到亲切和舒服呢?有时候,教师要随机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第三,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注意引领和关注,要有目的、有指导、有反馈。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既要做一名小组成员,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适时、适当点拨、引导,千万不要袖手旁观、撒手不管。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第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真正实现充分的自由交往,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师适度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最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老师要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猜是什么问题呢。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读书的积极性高了。接下来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想问课题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您会问地球上的资源为什么不会再生?”“您会问我们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等等。学生们纷纷连续提出了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