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同时代诗人李金发、徐志摩的创作道路为立论起点 ,依诗旨选择和诗艺主张两方面的比较 ,辨明他们所受西洋诗影响和对社会人生的不同取向及对待中国诗歌传统的不同方式 ,进而从想象暗示、音乐性、语言等角度揭示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与得失 ,以重新认识李金发及他所开创的象征诗派的诗观诗艺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希圣是近代著名诗人,其诗集中保存了大量的论诗诗,这些论诗诗集中展现了其诗学观.李希圣在探讨诗歌时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论诗特点,本文主要从论诗眼光、论诗态度以及论诗内容重点三个角度对其论诗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4.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恒东 《现代语文》2011,(10):70-71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见解。思想家管仲也认为:“止怒莫若诗”,可见,诗这种文学样式为世人所青睐。  相似文献   

6.
"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地位与特征,对扬唐抑宋诗学观进行纠偏.这一诗学之根本,不在纠缠于诗歌诗艺形式上的高下判别,而关注内容精神之追求.以提倡变风变雅、振兴诗教为旨归,寄寓着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三元”说是陈衍针对今人强分唐宋诗与扬唐抑宋的诗学观所提出的诗学纠偏策略。它以三元皆盛之论,将唐宋诗并列,同时又立足于宋诗,特别以杜、韩、黄为重心,突出宋诗对唐诗的创变与突破,从而确立宋诗地位与特征,对扬唐抑宋诗学观进行纠偏。这一诗学之根本,不在纠缠于诗歌诗艺形式上的高下判别,而关注内容精神之追求。以提倡变风变雅、振兴诗教为旨归,寄寓着关注现实人生的重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探析南宋锁院诗创作的内在脉络;分析锁院诗文本,发现南宋试官锁院诗诗歌内涵的深度与广度较前代有较大提升,这使得南宋锁院诗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色;认为南宋试官锁院诗这一特殊的科举文学题材的艺术表现是科举与文学交织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东阳及所著《怀麓堂诗话》绍承杨士弘《唐音》及高棅《唐诗品汇》崇唐理路,续探审音辨体,并开启明格调论诗学。在韩诗接受上,借由汉魏"简古"诗格到经杜、韩、苏一衍再衍的"渐粗"诗格,窥探到流动的诗史,使其辨诗、文二体之分别的尊体论具有变通的破体论色彩;通过分析杜、韩、苏诗的声调韵律差异来甄别其不同的格调特征,从而辨识韩诗风格,其格调论更具实践性品格。杜、韩、苏的诗歌创作成就是玉成李东阳格调论的最终渊源,而李氏又以其诗学眼光肯定了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通变"因素,不同于《唐诗品汇》的韩诗"正变"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