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沈从文的《阿丽丝中国游记》和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三部作品,其中:《阿丽思小姐》是根据英国的《阿丽思奇境漫游记》(卡罗尔)基础上的改编,而《阿丽丝中国游记》是《阿丽思奇境漫游记》(卡罗尔)的续写。三个作家,三种不同的风格,评价标准不一,自然评价结果就不一样了。本文在这里主要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里,有两部具里程碑性质,足以代表其小说面貌的作品。它们是《家》和《寒夜》。本文想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对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家》和《寒夜》的写作,虽然前后相隔近十多年,但作家的艺术个性——这被屠格涅夫称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却象一根红线贯串了这两部作品。其特色之一是:作家所关心的,在艺术上作刻意追求的,是人心的发掘和探索。研读《家》和《寒夜》,我们可以发见一个颇有兴味的事实:这两部作品对人物肖象、体形和服饰的描绘都很简约。在《家》里,作家对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觉新  相似文献   

4.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杰作——《茫茫黑夜漫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利纳一生写过9部小说,《茫茫黑夜漫游》是其代表作,它集中地包容了作者小说的写作题材。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小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描写:战争,殖民主义在非洲,美国的繁荣和工人的艰苦劳动的对照,巴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并非不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集中在一部三十几万字的小说中加以描写,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有的甚至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小说通过这些问题的描写,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善于运用简洁、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是该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独特创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憾  相似文献   

5.
“砍头”叙事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大量地呈现,他的小说或是《从文自传》中都艺术性或真实性地书写了砍头事件.作者童年的真实经历和作家艺术地创作的文本呈现,使《黄昏》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怡然自得的小城生活中,充斥着砍头故事的游戏情节.沈从文叙写砍头尽量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叙述得淡定、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背后愈加显示出生命的悲痛,作品弥漫着沈从文浓郁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珍重和敬仰.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和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八骏图》是两篇针砭知识分子的讽刺小说,虽然都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两人却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试从创作旨趣、明喻与隐喻的写作手法,女性知识分子等几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新生代作家郭敬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地域不同,生活的经历也是大相径庭,我们很难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但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在小说创作叙事模式、作品的主题建构、小说情节的逻辑轨迹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不同时代的相同情节内核两部小说都是以魔幻的方式来揭示人类自身的悲剧命运,虽然消失的是城镇、是人的个体,但悲剧的因子却蕴涵其中。大家都熟悉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百年孤独》与《幻城》的核心模式就是遵循了“俄狄浦斯神话”的原型模式,即预言———逃避预…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他写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现代作家也都著文谈外国作家,西方小说对他们的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药》所接受的外来影响.一、叙述的角度和叙事“时间”首先,从叙事角度来看,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不同,《药》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构造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9.
《茑萝行》是郁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小说人物流露出鲜明的忏悔意识主要表现在“个人忏悔”与“社会忏悔”两个层面.忏悔意识折射出作家自身在中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复杂的文化心理机制.同时,忏悔意识之于作家本身具有独特的个人化意义,通过书写忏悔,作家释放了自身精神上的焦虑,作品也获得了“真”与“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和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两部作品,是两岸作家描述纯美乡土生活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相似的小说入手,讨论大陆与台湾作家笔下“桃花源”般的乡土社会,分析沈从文与萧丽红相似而又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助于探索传统乡土社会的精神皈依,探寻两岸作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为重构文化所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一生著述丰厚,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不仅充满了湘西神秘色彩与田园牧歌气息,在艺术特色上也是风格独具。《龙朱》作为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之一,基本可以代表同一时期沈从文作品的写作风格,通过对《龙朱》的分析,可以较好地体会沈从文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两部同名小说在取材上和在描写手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于沈从文的作品,历来评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个颇有争议的作家,其作品自然是非常复杂的。《萧萧》这篇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是沈从文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对于这篇小说,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评论家凌宇认为它是忆往的写实;还有的学者认为,《萧萧》以严格  相似文献   

16.
《边城》和《雪国》的死亡意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死亡,尤其在《边城》和《雪国》中,巧妙地安排死亡情节,小说的悲剧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死亡情节,追问作家的死亡体验和宗教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17.
马青的小说《狮骡连长》与前苏联作家拉甫连尼约夫的小说《第四十一》 ,虽然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及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不一样的 ,但就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来看 ,两部作品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 ,即情感与理性的博杀、灵魂的拷问、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野性的呼唤》被称之为是有关狗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狼孩》由于其蕴涵的生态思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部小说都涉及人类和自然及动物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和意象,旨在表明东西方作家虽然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沈从文的小说入手,聚焦于其《长河》第一部,条分缕析出城市文明与湘西世界碰撞的痛苦与火花,以及由此而来作家创作心理的复杂与矛盾。  相似文献   

20.
《十日建国志》是唯一反映葡萄牙1910年共和革命的中国近代小说。作家由于看到葡萄牙共和革命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有启迪和鼓舞作用,才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也至少在客观上配合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说艺术角度看,作品是不怎么成功的;但该作品却具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和新闻性,从报告文学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我国近代报告文学史上的一部早期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