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被选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1929年,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来探讨这个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小说创作风行一时。沈从文对此种风潮有过严厉的批判,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文论之中,甚至还在他的小说《松子君》中也曾出现过相关的评论。这篇小说虽然也是在这种风潮影响下所诞生的作品,但是沈从文的笔触却并没有聚焦于对青年男女情欲的描绘之上,而是试图在这篇小说中呈现小说与故事的区别、恋爱小说的本质以及现代都市的生活模式等诸多更为复杂的内容,而这也使得这篇小说乃至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书写具有了不一样的气质。  相似文献   

4.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 ,被选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 1 92 9年 ,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 ,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 ,来探讨这个主题 ,以此来歌颂人性和人情的胜利 ,揭示偶然和变数改变不了整个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萧萧嫁作童养媳 ,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免费劳工 ,由婆婆娶进门来看护仅三岁大的小丈夫 ,并且肩负照管家务事的工作。童养媳在乡下是极平…  相似文献   

5.
京派小说流派中的沈从文与废名创作思想极为相近,皆以叙写乡村的风土人情为主题,追求一种优美而又和谐的生活方式。但是仔细品味《竹林的故事》与《萧萧》这两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竹林的故事》中清悠自然之韵与《萧萧》里古朴拙野之美,田园生活和谐中的人性美与矛盾中的人情美,命运无常之凄凉与麻木蒙昧之哀婉,顺乎生命之自然与张扬陋习下的人性美。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对《竹林的故事》与《萧萧》进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6.
看《十月》     
2008年第1期《十月》以汪曾祺先生的早期作品辑佚开篇,赢得喝彩;2009年第2期,《十月》再发表沈从文的两篇小说拾遗,以飨读者。此次由裴春芳先生辑校钩沉的中篇小说《梦与现实》和短篇小说《摘星录(绿的梦)》是沈从文后期的小说作品,与其创作前期的“都市讽刺写实”、“乡村抒情想象”和“经典戏拟重构”三种标盘性文体迥然不同,是沈从文模糊小说、散文、论文的文体界限而作的实验。论者往往认为,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乃是对其个人感情生活的过程记录,然而在记录的过程中又隐曲、抽象,使之升华为具形而上意义的人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萧萧》中,沈从文同主人公萧萧一起感受着生活的常态与变动,感受着这种“常”与“变”中的悲哀与欢乐。而在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淳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下的人与事的感慨。究其原因是沈从文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前期作品《萧萧》与《边城》,后期作品《长河》与《湘西》等,描写了作者所处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情事,刻画了当时人民所处的具体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变迁与文化道德的剧烈碰撞,其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对于展现中国近现代史上变化鲜明的当代中国,对于研究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沈从文笔下的《萧萧》被评论者片面地解读为底层人民对生命意识的毫无自觉。但作为作家小说创作成熟后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萧萧》成熟地表现了其所竭力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试图借助萧萧这一自由、快乐的童养媳形象表达对自由生命的赞扬。这个敢于冲破陈规旧俗的童养媳在实现个体生命欲望的同时,展示了旧中国妇女缺乏的坚韧美,这种美蕴藏着浓厚的风俗民情,让人感慨和向往。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一生著述丰厚,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不仅充满了湘西神秘色彩与田园牧歌气息,在艺术特色上也是风格独具。《龙朱》作为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之一,基本可以代表同一时期沈从文作品的写作风格,通过对《龙朱》的分析,可以较好地体会沈从文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对其笔下湘西世界的描写可看作是乡土文学的一类,但又与同时期乡土作家的创作迥异.本文以<丈夫>和<萧萧>两篇小说为切入点来分析沈从文写作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从而可以确定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在现实的善的基础上创建的和谐牧歌.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初期创作,指的是沈从文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出版前的早期创作的最初阶段。这时期作品体裁多样,有小说、诗歌、散文,还有一定数量的戏剧,并且大部分没有收集,国内外研究者的论述也大都没谈及这些作品。研究这一时期的创作,对于探究沈从文整个文学创作道路,正确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就此略抒管见,希望得到批评指教。沈从文创作初期的作品,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作者以其疾愤的笔调,揭露、鞭鞑了贪婪、虚伪、正在“腐烂的”、醉生梦死  相似文献   

13.
从叙事视角来看沈从文的小说《萧萧》,作者站在"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双重立场上,通过叙事过程的展开和推移,将其对于工业(城市)文明和农业(农村)文明的优劣判断形诸于笔端。对比同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对于女人命运的思考,如果鲁迅笔下的"娜拉"的命运不免受到"制度决定论"("封建礼教")的作弄,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萧萧"则直接显示出"文化决定论"的影子。这种居于"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萧萧",如同作者沈从文一样,在"行动面前"选择了停滞,这既决定了小说主人公萧萧的命运,也预示了作者沈从文的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两篇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安排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顺叙、反复叙事的技巧既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混沌、愚昧生活状态的否定,又透露出他对女性这种自然、顺从状态的留恋。这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风格与作者前期的作品大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创作此篇小说?将通过作者的直接动机、创作态度以及小说中反复提到的迟桂花这一事物来探究郁达夫创作《迟桂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抒情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评论者的注意和重视。人们交口赞誉作品中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但是,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小说的思想基础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以至于认为“沈从文是个没有思想的作家”(贺玉波:《沈从文的作品评判(下)》),或把他贬成“说故事的人”(苏雪林:《沈从文论》),或对某些作品的主题感到“捉摸不定”(高云: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独立意识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对于女性的探讨是其作品的主题之一。纵观沈从文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包含美丽纯情的少女,如翠翠、三三等;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如萧萧、三翠;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妓女,如《柏子》中的妓女、老七;勤劳踏实的寡妇,如黑猫等。另一类是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如:《绅士的太太》中的绅士太太们。两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8.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他创作的《边城》《萧萧》《月下小景》等大量作品,以清亮明净、潇洒脱俗的文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传神、古朴奇幻的湘西风情图,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因此世人把沈从文誉为杰出的"山民艺术家"。早在20年代,沈从文就已经蜚声文坛。这位年轻的苗族血统的作家,1922年独自离开湘西偏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和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八骏图》是两篇针砭知识分子的讽刺小说,虽然都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两人却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试从创作旨趣、明喻与隐喻的写作手法,女性知识分子等几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