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陌生化复习”的提出“陌生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由俄国文艺理论家首次提出,指的是把与人太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陌生化复习”是尝试将“陌生化”理论引入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即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数学的复习策略,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把熟悉的内容“陌生化”了给学生看.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5.
例谈“陌生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以陌生化的方式避免人们感受的自动化,不断地给人们以新鲜感受,使人们恢复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以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本文探讨了什么是“陌生化”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  相似文献   

10.
正"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和"奇异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建构,目的是通过某种刺激,强化阅读主体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1.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影响着中国画坛面貌。古代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是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文化根基中拒斥的,而新时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代、后现代思潮中形成的,与本土美学哲学的关系淡化,缺乏原创精神。本文提出重新解读“陌生化理论”与中国美术的深层联系,发掘出中国民族文化的语言特质,确立民族文化的世界平台。  相似文献   

12.
电影接受中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艺术家总是用陌生化的语言和手法给欣赏者以全新的感受。“陌生化”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式,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钝化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初始的准确观察中去,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和特殊的方式,重新调整意向关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制造心理距离、把距离推远的一种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大胆运用“陌生化”理论,通过“复盘”文字化熟悉为陌生,视角转变化熟悉为陌生,以此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感受“陌生化”理论带来的可视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与实践“陌生化”是由俄国的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的目的在于打破人对常规的既定感受,通过对熟悉事物的解构和重构来走出审美疲劳。从“陌生化”理论为停泊点启航,提出“陌生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建构的理论预设,并基于问卷调查提炼出高职生在英语学习场域中诸种特征。当高职生所携带的特征内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对于“陌生化”的诉求,以“陌生化”为潜在动力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性实践演练必将成为解决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困境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利器之一。尝试对高职英语教学陈旧范式进行强突破,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陌生化”从而为高职英语教学转化为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所谓“陌生化”理论 ,由 2 0世纪 2 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维克多·施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 ,并在其《作为技巧的艺术》中作了具体论述。他强调艺术更新人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受 ,他说 :“艺术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该理论主张艺术的创造性和新奇性 ,以新形式表现旧事物 ,以新眼光看待老问题。笔者认为 ,若借鉴运用陌生化理论来指导学生作文 ,对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方面的创新都具有一定价值。一、运用陌生化理…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被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所运用,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感觉和  相似文献   

18.
项挥 《文学教育(上)》2009,(21):119-119
“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即指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语言陌生化”,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变异和创新。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对于文章语言的锤炼就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朔小说的魅力在于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帮助读者摆脱“习惯”认识的控制,恢复对世界的初原感受。在创作中,他除了直陈真相,摒弃“习惯”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的遮蔽之外,还大量运用反讽,在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中,表现出了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消解”是王朔小说的本质精神所在,而这种“消解”是以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在西方美学中是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把它作为美学与艺术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提出,后来又经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加以发展。“陌生化”的精义在于使审美感知处于新异状态。本文以“陌生化”为分析散曲的切入点,指出元散曲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化”倾向。如叙述视角的独特、意象“陌生化”、语言“陌生化”等等,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来透视元散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