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美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枪杀案,惨剧的受害者是学,制造者也是学生。这种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的现象。不仅是国外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在我国。据有关统计资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约占犯罪案件总数的2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在校生犯罪率的上升(约占青少犯罪的21%),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以及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增多,使人家意识到预防犯  相似文献   

2.
杨恒毅 《大观周刊》2011,(45):30-30
随着计算机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一种新型的犯罪一一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网络犯罪的一种重要类型,网络信用卡犯罪在网络犯罪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信用卡犯罪的特征.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阐述网络信用卡犯罪的几种表现形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其的相关防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犯罪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犯罪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4.
5月14日上午11时,曾因抢劫罪被判刑,如今已从技校毕业并就业的小刘和小陈(化名),在广州市黄埔区法院聆听法官宣读《犯罪前科档案封存决定书》,这个决定书影响着他们回归社会后的人生。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封存制度是当前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探索。作为广州市最早进行试点的基层法院,黄埔区法  相似文献   

5.
霍雷涛 《大观周刊》2012,(22):33-33
犯罪对象是犯罪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于确定犯罪形态乃至行为的定性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面临看很多理论困境,在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中,它却似乎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概念。在传统理论中,一般将犯罪对象定义为“犯罪行为所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这一观点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的传统定论已经明显落伍了,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犯罪     
李成方 《青年记者》2010,(10):42-43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犯罪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犯罪。当然这只是网络犯罪的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因为网络犯罪的犯罪手段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变更的,它的犯罪面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拓宽的,同时因为各界对于网络犯罪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各个国家的网络计算机技术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网络犯罪的定义,学界一直未予明确。  相似文献   

7.
"情·罪"小说系列是章诒和先生以狱中结识的女囚为原型而写的系列小说,现已出版的两部《刘氏女》和《杨氏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2),引起了较大反响.女囚犯罪故事的生动性自不待言,就如同小说中所说:"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刘氏女》第47页).  相似文献   

8.
档案犯罪,是指我国法律规定的,因妨害国家档案管理活动而构成的犯罪. 一、关于档案犯罪的刑事立法 在我国,有关档案犯罪的法律规定始见于1987年9月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简称<档案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犯罪新闻报道的新气象和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红 《今传媒》2006,(5):61-62
犯罪新闻,简而言之,就是关于各类犯罪事件的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社会环境尤其是宣传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犯罪新闻报道较少,这些为数不多的犯罪新闻报道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其一,文体单一,报道模式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犯罪新闻报道文体由消息一统天下,并且呈现出“小心翼翼地揭露→司法部门充满正义地表态→犯罪分子被‘从严从重从快’地判决”的固定模式。其二,追求终极性结论。犯罪新闻报道往往“要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不仅要事实新,时间性要强,而且还要选择发表的最佳时机”。在报道一些犯罪新闻时,往往相关报道不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期发现的龙泉司法档案为我们考察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龙泉司法档案有关窃盗罪、伤害罪及女性犯罪等刑事案例分析考察,可以了解时局动荡引起的贫困失业是犯罪的直接诱因,解决犯罪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脑中某一区域的与众不同,一些人生来就有暴力犯罪的倾向。对那些有着犯罪“潜质”的人,我们是否应该在他们犯罪前就将他们缉拿归案?  相似文献   

12.
崔爱鹏、李淑娟同志发表在《档案管理》(1999年第6期)的《浅论档案犯罪》(以下称《浅论》)一文,在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认定犯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本人认为该文对档案犯罪的概念,阐述过于笼统.把档案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相混淆.因此,本文就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浅论档案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 由于档案犯罪是1997年刑法典新设立的犯罪,档案犯罪在我国也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目前学术界对于档案犯罪概念的探讨还不多.笔者认为,所谓档案犯罪,是指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  相似文献   

14.
崔爱鹏、李淑娟同志发表在《档案管理》(1999年第6期)的《浅论档案犯罪》(以下称《浅论》)一文,在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认定犯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本人认为该文对档案犯罪的概念,阐述过于笼统.把档案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相混淆.因此,本文就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曾浩铭 《大观周刊》2012,(40):38-38
当前,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职务型犯罪日趋严重,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态势。其特征表现为:一是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二是犯罪数额越来越大;三是犯罪嫌疑人职务越来越高;四是犯罪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受贿罪在职务犯罪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共同受贿造成的社会影响之大,危害之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就共同受贿故意的认定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档案工作已由原先的简单的管理模式逐步发展为今天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在了解并且应用这种管理方法,我们首先应该对检察档案有一个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我们才能在档案管理,尤其是电子档案管理中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检察档案是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工作,履行检察职能的真实记录,也是检察机关研究犯罪特点,认识犯罪规律并借以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机关档案管理活动,具有管理性、指导性、监督性、执法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它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应准确使用法律术语。常见的错误用法有以下几种: (一)违法和犯罪的混用。人们习惯上说的犯法,法学上称为违法。违法是指违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法规的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当违法行为还没有达到相当严重程度时,即没有达到触犯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时,就不是犯罪。犯罪必须具备三个特征:①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②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三者缺一,就不构成犯罪。是否受到刑罚处罚,是区别违法和犯罪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档案法制建设的深入,档案犯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为了提高对档案犯罪的认识并加强防范,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鸿 《大观周刊》2012,(38):62-6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找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做好预防工作,是作为检察官的我们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犯罪转移是指通过对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和犯罪动机等的控制,从而使犯罪行为和结果发生位置上的转换。从法益价值来看,犯罪转移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当人身价值与财产等非人身价值发生冲突时。从犯罪预防的评价目标来看,犯罪转移思想的确立和犯罪转移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而且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犯罪新闻报道在展示犯罪事实,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可以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转换犯罪新闻的报道视角,将犯罪转移作为犯罪新闻报道新的着力点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