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模糊“双基”教学目的,随意处理教学内容,放弃讲授式教学方式,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等,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这些异化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以点代面”、“虎头蛇尾”、脱离教学实际、忽视质量文化提升等,违背了“质量工程”的建设初衰。要矫正这些异化现象,应将打造亮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条件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项目研究与成果应用相结合,“质量工程”与质量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以点代面”、“虎头蛇尾”、脱离教学实际、忽视质量文化提升等,违背了“质量工程”的建设初衰。要矫正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应将打造亮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条件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项目研究与成果应用相结合,“质量工程”与质量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伴随而来的另一种现象却使我们极为忧虑,那便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主体——文本的“异化”,有人也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失魂落魄”现象。事实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引起有效的反思,且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课堂改革。下面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异化”文本现象进行案例式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职发展中的“异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目标,缓解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的社会,目标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经济目标的多种功能。经济目标是高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当前高职的发展实践,偏离了经济目标而着力追求社会目标和教育目标,这将使教育的发展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出现“功能”与目标的“异化”现象。应通过高职的准确定位,加大政策投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等途径来消除或避免这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期末考试评价功能异化之现象 小学期末考试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其基本的功能是诊断和促进发展.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考试则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调节,扬长补短。但是,小学期末考试评价却异化了它原有的功能,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高厉害”评价。说它“高厉害”,就在于强化其选拔和利益分配功能,从而导致师生情绪的紧张与受挫的沮丧。下面一组镜头,对这种“高厉害”做了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期末考试评价功能异化之现象 小学期末考试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其基本的功能是诊断和促进发展.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考试则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调节,扬长补短。但是,小学期末考试评价却异化了它原有的功能,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高厉害”评价。说它“高厉害”,就在于强化其选拔和利益分配功能,从而导致师生情绪的紧张与受挫的沮丧。下面一组镜头,对这种“高厉害”做了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大连电大韩景文先生的文章《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发表以后,在电大系统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这一方面说明广大电大教育工作者对电大如何以新的姿态去迎接21世纪的关切,同时也说明韩先生提出的几种“异化”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正掣肘着电大事业的发展。那么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否表明电大教育正在“异化”呢?我们认为,如果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看作“异”的话,不是电大教育被“异化”,而是电大教育尚无力去“化异”。因为韩先生所说的“异化”现象存在于电大创办至今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的程度稍有差异而已。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这些问题直到现在才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以为这应结合社会背景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有违改革初衷的若干异化现象:盲目提升经济数学课程的功能,过度强调经济数学的工具作用,低估学科知识结构性融合的难度。异化现象造成了如下的负面效应:(1)课程教学违背教育规律,滋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通病;(2)经济数学教材呈现工具主义倾向;(3)一线教师的理论创新精神被弱化。功利化是导致经济数学教学改革中产生异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或根源。消除或矫正异化现象的主要建议为:(1)树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解惑理念,回归经济数学课程的正常功能;(2)重视学科知识的结构性融合,理论方法与应用并重;(3)增强包容性,倡导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中尚存在着一些异化现象。数学教师教学探究教学素质欠缺是这些异化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处理好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关系;提倡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讨论;树立教师最优化运用“多媒体”的理念,等等,这些应该是克服当前中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中畀化情况出现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成人教学目标在现实教学执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当前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德性内涵,探讨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德性归位。  相似文献   

12.
“节节课好”是针对“一节课好”的异化提出来的。“一节课好”的本意是研究、示范、评优,对于促进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节课好”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扭曲了人们对它的认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功利、“因一废十”的高耗、“教案剧表演”的虚假等.这些都偏离了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但是,有部分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下面,笔者就结合当前在数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异化现象,选取其中最普遍的三种来谈一谈好的情境创设应注意些什么。一、好的教学情境应从课堂教学目标开始【异化现象1】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脱离教学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  相似文献   

14.
索引     
一、课程改革 1.曹树,邬春芹:《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探析》,《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2.王小红:《代际之维:学校课程改革的文化论观照》,《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5.
自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其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共识。但在课改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规划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不断强化幼儿必须达到即时目标,使游戏异化为幼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半堂好课”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已习惯的错误教学方式的眷恋。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而课堂学习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广泛存在异化的现象,即人们自愿去做一些并不是真正想做的事的状态。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社会加速,由于人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对丰富生活体验的追求,形成了加速的动力,并导致了异化。这同样可以解释教育异化的现象。如果科技的进步没有正确回应教育促进人们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那么科技进步就可能成为导致教育异化的起点。科技进步可能带来教育空间异化、教育“物”的异化、教育行动异化、教育时间异化、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等五种教育异化的形态。借鉴罗萨的“共鸣”理论,可以为教育规避异化提供策略,建立三种共鸣轴,即“水平的共鸣轴”“垂直的共鸣轴”“对角的共鸣轴”,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高尚理想的培树、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结。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具有非排它性,非功利性,非盈利性,它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素质教育,人教育,公民教育的系统结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基础教育却出现了“异化”现象,即表现出与基础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种种现象,从而导致基础教育“变色”、“变味”,严重地阻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思想中的本质和现象、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快乐体曹在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加以分析,提出“异化”并非就是错误,要辩证的去分析,要在否定中有所肯定,在抛弃中有所继承的观点,希望能给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把快乐体育教学的灵魂真正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思想中的本质和现象、否定之否建规律,对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加以分析,提出“异化”并非就是错误,要辩证的去分析,要在否定中有所肯定.在抛弃中有所继承的观点,希望能给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把快乐体育教学的灵魂真正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课程研究异化现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课程研究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产生了很多异化现象,如工具理性“宰制”下的“目中无人”、课程目标的“先验性”与“原子性”、课程结构与内容的“预定性”与“分封性”、课程实施的“忠实性”与“控制性”、课程评价的“扭曲性”与“偏态性”。本文回顾了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详细诊断了现代课程研究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消解异化现象的思考和建议:倡导尊重儿童生命价值的整体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开发主题式课程;强调课程实施中的预设和生成;强调课程评价的人性化和情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