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 ,美国力图利用世界格局的变动 ,强化其人权外交 ,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人权外交具有侵蚀性、实践性、强制性、多重性、荒谬性等特点。文章还剖析了美国人权外交的霸权主义实质 ,预测了美国人权外交的去向  相似文献   

3.
从里根时代看美国人权外交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卡特总统正式提出人权外交以来,人权外交成了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文章认为,自卡特以来的几届政府中,里根政府的人权外交具有某些典型性。通过考察这一时期的人权外交,可以更准确、全面地把握美国人权外交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美国当权者向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频频发动“人权攻势”,使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就美国当权者对华推行“人权外交”的缘起、发展与实质,作一初步的回顾与分析。一、美国当权者对华人权外交的缘起与发展“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权外交由来已久,但在中美关系中推行人权外交,却始于70年代末卡特时期。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人权外交,并呈现出不同特点。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主要在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两个方面。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推行美国的理想、价值观,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西化和遏制中国。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但美国的手法会不断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是美国实现全球利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外交自卡特政府提出以来一直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人权外交出台的原因、实施手段、取得的成效、实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与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人权外交的研究存在选题重复、观点陈旧、关于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研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是指导美国外交实践的主要思潮之一.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其国内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的指导分不开.现实主义思潮倡导的注重现实利益的内容与美国的外交战略不谋而合;美国外交实践是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完美诠释.正是由于二者的高度契合,美国外交在现实主义思潮的指导下获得了良好发展,最终完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者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西方“人权外交”张史传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大力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美国“人权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和核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基石,把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  相似文献   

12.
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是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不但没有放弃人权外交,反而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人权外交的力度,鉴于美国人权外交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解决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人格问题,加强国际间人权对话;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反对外来干涉,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两大流派,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从表面上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诉求,但实际上,二者殊途同归,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美国保守的政治文化思潮在外交领域的体现.二者都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为第一要务,以美国的国家实力为政策基点,只不过各自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而已.从本质上来讲,单边主义是孤立主义外交传统在当代美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正式提出了人权外交战略。美国人权外交虽然不能排除其理想主义成分,但其主要动机是国家利益方面的现实主义考虑。第三世界国家是美国实施人权外交的重要。卡特政府对第三世界的人权外交有其自己的特点。对卡特政府实施人权外次,历来评说不一。不能否认,卡特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权政策取得了某些收获。但总体上讲,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美国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17.
经典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一直在美国学术界、外交界处于统治地位。本分析了经典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特别分析了它的权力观、国家利益的概念以及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我们认清美国外交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作为这一政策的积极制订者和实行者 ,在人权外交的理论和行动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治波谲云诡 ,错综复杂 ,“人权高于主权” ,“人道主义干预”的论调甚嚣尘上的形势下 ,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权外交的本质和现实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 ,而美国的政策恰好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因此本文从回顾人权观念及其在外交政策中运用的历程入手 ,剖析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 ,揭示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演变动态 ,从而勾画出美国人权外交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人权和美国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人权外交始于卡特任总统时期,里根时期加以完善;到布什时期,成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其对外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美国的人权外交是美国政府和国会把美国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人,以维护人权为名,干涉他国内政的对外政策行为。它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9月28日,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以及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座谈《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一书。《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是由国家教委高校社科中心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宏毅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