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新闻学教育:亚当斯教授一席谈□林木针对美国新闻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日前笔者访问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卫亚当斯(DavidL.Adams)博士。亚当斯教授是1997-1998年度美国富布莱特计划资助的访问学者,现在中国新闻学院任教。他曾获得...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凯里认为,公共新闻思潮是美国新闻学继党派新闻学和以寻求社会信任为特征的现代新闻学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性思潮。汤姆·瓦霍沃是最早在美国实践公  相似文献   

3.
姚滢同学在讨论中提到了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教学模式呢?它对于缩短新闻课程与市场需求的距离的启示在哪里呢?我们与李希光教授的助教郭晓科同学取得了联系。请他对“大篷车新闻学课堂”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赵树旺  董庆文 《传媒》2012,(8):62-64
美国的新闻学教育相当普及,全美很多学校设有新闻学院或新闻学专业。随着媒介融合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各新闻学院或新闻学专业从课程设置、教育方向等方面对新闻学教育体系进行了大的变革和建构。除了继续遵循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美国新闻学教育日趋重视媒介融合教育,注重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5.
应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恩迪·密尔斯教授一行四人,于10月28日至30日访问深圳特区报社。该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学院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建立于1908年。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埃德加·斯诺等许多著名新闻记者就毕业于该院。密尔斯院长一行在深圳期间,于10月29日与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的专家。采编人员进行了新闻业务方面的研讨和交流。美国教授们就媒体发展和新闻教育的前景、报纸电子版的运作与存在的问题、公共舆论与大众新闻学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采编人员与美国教授就一系…  相似文献   

6.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撰写的新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意味着什么--在清华大学上新闻采访写作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学教育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大脑,更要训练学生寻找故事的嗅觉、观察细节的眼睛、聆听语言和各种声音的耳朵.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引入了"学在路上"(Learnjng onthe road)这个教学理念,即所谓"大篷车式新闻学课堂".通过实战训练,学生学习的写作不是玩文字游戏,不追求语言的雕凿、做作;他们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宛月琴  曾灿 《今传媒》2009,(10):8-10
郑保卫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新闻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1988年9月13日至9月16日,由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和美国东西方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城乡文化观念变革国际讨论会”在我校东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校党委书记林克、副校长庄锡昌,新闻学院院长徐震,以及校内外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邓伟志教授、姜义华教授、宁树藩教授、顾晓鸣博士、高冠钢博士等二十余人。武汉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0.
座落在纽约市百老汇大街附近的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是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培养新闻专业人材和开展新闻学研究的中心.提起这个学院的创办,还有一段轶话.二十世纪初,美国报业巨头《世界报》发行人约瑟夫·普利策向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建议,由他捐款在哥大筹建一所新闻学院,但竟遭到拒绝,后者认为新闻学不是一门学科,无须设立学院.1903年,普利策在他的遗嘱中馈赠哥伦比亚大学两百万美元,讲明在他去世后用于创办新闻学院和作为普利策新闻奖的基金.普利策于1911年去世,1912年秋,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便正式成立了.最初,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美国普通高等院校一样,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为一年  相似文献   

11.
陈明 《今传媒》2010,(8):14-16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撰写的新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盼方式,回顾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WalterWilliams)博士,是世界著名新闻学家,对中国十分友好,多次来华访问,在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中,几乎都有介绍,但大多数只介绍1921年12月那一次。1996年出版的《上海新闻史》一书,介绍威廉博士四次访华,引起新闻学界的兴趣。宁树藩教授为该书写的序中,高兴的写道:“关于美国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威廉来上海访问,一般著作中只提及1921年那一次,而本书所介绍的却有四次之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0年出版、方汉奇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一位关键的新闻人物曾将这两家新闻学院紧密相联。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始人、世界新闻教育之父——威廉博士。  相似文献   

14.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①。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教育应该怎么办?怎样使大学新闻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得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又具有相当的新闻业务能力;既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泛知识,又懂得新闻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这不仅是新闻教声机构和新闻单位所关心的事,也是广大新闻学学生所关心的事。去年4月初,笔者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小城哥伦比亚访问了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感到这所古老的新闻学院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有不少做法是颇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应该怎么办?怎样使大学新闻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得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又具有相当的新闻业务能力;既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泛知识,又懂得新闻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这不仅是新闻教育机构和新闻单位所关心的事,也是广大新闻学学生所关心的事。去年4月初,笔者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小城哥伦比亚访问了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感到这所古老的新闻学院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有不少做法是颇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美国有影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位教授和一位在纽约大学讲授新闻学的作家,研究了世界各国报纸在全球范围的影响,评选出当今世界的十大报纸,我国《人民日报》被列为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十大报纸之一。其他九家报纸是: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法国的《世界报》;英国的《泰晤士  相似文献   

18.
刘洪潮教授是国际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在199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之前,先后任新华社驻德国记者、新华社国际内参主编、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教授等职。他常应报章之约写些国际人物稿。其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解放军报》时事版采写的一些国际新闻人物,特别是连载的《锲而不舍的金大中》、《非洲贤人尼雷尔》、《女星璀璨耀政坛》以及一组国际冲突调解人等报道,反响较大。近年来,刘教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工作中,悉心指导学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6月10日正式成立。新建的新闻学院设新闻学、国际新闻、广播电视、摄影、编辑等系和专业,并设新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刘洪潮教授是国际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在1999年被中国传媒大学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之前,先后任新华社驻德国记者、新华社国际内参主编、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教授等职。他常应报章之约写些国际人物稿。其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解放军报》时事版采写的一些国际新闻人物,特别是连载的《锲而不舍的金大中》、《非洲贤人尼雷尔》、《女星璀璨耀政坛》以及一组国际冲突调解人等报道,反响较大。近年来,刘教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教学工作中,悉心指导学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写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