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时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三年级教材,有一篇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作为节日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的故事。一年后,土地爷爷重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对它们的不同行为方式做出了评价。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文章叙述了作者写什么,  相似文献   

3.
孙军 《考试周刊》2012,(93):52-53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  相似文献   

4.
《三袋麦子》这篇童话,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土地爷爷再次拜访三个小动物。小猪吃了美味,深表感谢;小牛还剩下半口袋麦子;小猴收获了满囤的麦子。这篇童话浅显易懂.文中出现的三个小动物都很可爱。  相似文献   

5.
最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课文中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  相似文献   

6.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语课本的第九课,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口袋麦子,它们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一年后结果也不一样。童话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三袋麦子》是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猪、小牛、小猴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土地爷爷送给自己的一袋麦子,让学生懂得要学会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按理说,有这么好的读本,学生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课,但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一些麻木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长远的利益。课文通俗易懂、情趣盎然。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比较小动物们的眼光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新年礼物后,  相似文献   

9.
《三袋麦子》是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猪、小牛、小猴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土地爷爷送给自己的一袋麦子,让学生懂得要学会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按理说,有这么好的读本,学生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课,但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一些麻木的眼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优秀课堂教学展评"教研活动,听了同事执教的《三袋麦子》一课以及教研组老师的评价,深有感触。这是选自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情节简洁,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一篇趣味性和教育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三人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对三人的做法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袋麦子作为礼物,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本单元教学主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2.
三袋麦子     
一个森林里住着三个小动物,它们分别是小猪、小牛、小猴,它们是好朋友。小猪贪吃,小牛勤劳,小猴非常聪明,但很顽皮。有一天,一个神仙路过这里,看到这三只可爱的动物,便想看看它们的思想好不好。手一挥,草地上就出现了三袋麦子。  相似文献   

13.
土地爷爷从小猴那儿拿了三袋麦子回了家。第二年,土地爷爷用魔法把三袋麦子变成了三块牛肉,又作为礼物分别送给老虎、狮子和秃鹫。狮子看了看牛肉,心想:太棒了,我最爱吃红烧肉和牛肉排骨汤了啦。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牛肉烧熟了,又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刚过了年,就把大块肉吃光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袋麦子》,老师总是喜欢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表演小猪、小猴、小牛的样子。学生读起来很卖力,甚至能把小猪憨憨的样子读出来,演出来,然后是一阵哄笑。这里的演成了一种自我丑化的宣泄,一种戏耍。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三袋麦子》,老师总是喜欢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表演小猪、小猴、小牛的样子。学生读起来很卖力,甚至能把小猪憨憨的样子读出来,演出来,然后是一阵哄笑。这里的演成了一种自我丑化的宣泄,一种戏耍。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一节校级教研课,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课上,当教师问"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赞成小猪的做法,我觉得  相似文献   

17.
吴传英 《四川教育》2006,(11):28-29
在教学《三袋麦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学会做人的道理,我让学生围绕问题“小猪、小牛、小猴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你最赞成谁的做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一节校级教研课,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课上,当教师问“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赞成小猪的做法,我觉得小猪是个美食家。”这位教师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发言,而是巧妙地引导,课堂上出现了如下精彩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准思维的“发散点”,开放学生的思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一、以问题为“发散点” 学生要打开思路,首先要跳出标准答案的局限,思考问题时不求唯一、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找到思维的“发散点”. (一)向“唯一”挑战的问题 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越开阔,越易发散思维.如《三袋麦子》一课,在快结课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猪、小牛、小猴,你认为谁处理麦子的方法最好?我鼓励学生不要被一种答案限定,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赞扬.  相似文献   

20.
<正>《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作家韦伟的童话故事改编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塑造的形象鲜明。但在此我也想谈谈这篇课文在编写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缺乏儿童文学性,"教材体"说教味太浓朱家珑先生谈到小学教材编写时,说到过这篇课文中小猪的形象是"鼓励适度消费。这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适度消费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小牛"勤俭节约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小猴的形象可以激发一种"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