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勇 《现代语文》2001,(7):37-38
什么人应该被称为知识分子而不是其他,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模糊问题。这种模糊性造成了许多弊端和尴尬。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知识分子”概念的泛化而使知识分子负担了过多的责任和使命,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知识分子不但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自愿地或被要求地高举旗帜,走向街头,沉溺于种种广场效应激情之中——当然在灾难深重的中国,这确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但问题在于许多所谓的知识分子使知识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2.
总结过去关于知识分子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积极地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文章认为应当在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大前提下,确定和肯定正确对待中国知识分子的四项基本政策,即知识分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政策;依靠知识分子的方针,尊重、信任、重用知识分子的政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严格区分开来的政策;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郭超 《天中学刊》2001,16(6):42-4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知识分子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在我国进行现代化事业中,知识分子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正确地认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他们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做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作出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人口中占的数量不多.但由于它占有知识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自己的方针和政策时,就不能不重视知识分子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创始人、缔造者们自身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运用知识改造了社会,也改造了自己,形成现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最诸熟知识人…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知识分子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为我们党制定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并提出了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伟大战略任务。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准确地、全面地领会和贯彻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澄清“四人帮”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所造成的混乱,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完成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各项战斗任务,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对“五四”精神的一种承袭。在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内涵,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压抑的畸形政治生活的叛逆,对“人”个体价值的沉思,对“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的生命意义的质疑。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人格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叛逆色彩。由于历史与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格意识始终都无法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要确立自己的现代人格,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发生着转变,而科举的废除,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了这一过程,它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带给知识分子痛苦沉沦的同时,也给了它一个转变的契机。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一精英阶层,描绘成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边缘看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与农民起义的成败问题,是农战史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过去史学界有一种压倒一致的观点,农民战争总是限入失败,而我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而共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凡属知识分子参加和支持的农民战争,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小,秦末、新末、隋末农民战争是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加和支持农民起义而成功的典范,因此,对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行为给予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理论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党经过长期的探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渐制定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知识分子政策。导致这一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它是以党的思想路线为基础的.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的不同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的民族命运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紧紧相连。中国已进入了一个需要知识。观念和理论的新时代,那么,目前知识分子的地位如何以及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检讨、反思。由于知识分子对其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厚的引导力量,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必将导致民族命运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知识分子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政治态度、思想倾向、以及他们不稳定易分化等特征,都作了有益的探讨,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只有与工农相结合才能真正找到自已的出路,以及知识分子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先锋”作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上,作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正确结论,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形成完备的、科学的知识分子理论体系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应该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通过我党八十年来对知识分子政策变化轨迹的研究,从而找出改革束缚知识分子的“左”的陈腐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判定并实施符合知识分子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的民族命运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紧紧相连。中国已进入一个需要知识、观念和理论的新时代,那么,目前知识分子的地位如何以及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检讨、反思。由于知识分子对其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厚的引导力量,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必须导致民族命运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这些在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全面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此阶段小说创作的考察,论述了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试图走出困境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巴金与胡风,以独特的、深刻体验过的生命经历,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提出了控诉。巴金从潜意识中的噩梦的反复困扰和不断的追问、拷问,展示出内心层面“理得心不安”的困境;胡风从现实遭遇和理性思考出发,真诚地道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奴役的创伤”,揭示出头脑层面“心安理不得”的执着。一个作家、一个理论家,以不同的方式,殊途同归地表现出了知识分子本真意义上的执着。为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另外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16.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相似文献   

17.
资讯·声音     
“十八岁现象”引人关注小作家选刊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后检验证书上印着“诗歌除外”,把诗歌排除在一个民族基本教育的测试视野外,这是一个什么信号?每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会以唐诗,以李白和杜甫为中国文化的骄傲,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唐代的科举取仕,是以诗赋取仕,诗歌写作是当时整个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民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主要捷径。盛唐的经济发展,与盛唐的文化发展,再加上科举取仕要求以诗赋为主,造就了中国文学极盛的辉煌成就。因为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顶峰,也是人格修养的基本科目。当我们讲修身,讲传统,讲素…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创造性的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观,为知识分子创造了建功立业、和谐发展的大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四、思想改造:一个被赋予现代含义的新命题党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后着重提出来的,其对象主要是从旧中国过来的几百万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正如中国革命需要千万知识分子参加一样,新社会的建设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知识分子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看待新生的社会,以什么的姿态参与新社会的建设,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党可信任的依靠力量,这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从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带着旧中国知识分子某些固有的特点:习惯沉溺于“希望”之中,…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反思,其实是反思知识分子本身。文学话语的选择可以看出当代知识分子在一个选择的时代的精神建构与价值趋向。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精神传统是否能够超越自身和现实的环境,去进行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这才是检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智慧与人格力量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